南方肥螈

(nán fāng féi yuán)

加入对比 切换视图

Pachytriton airobranchiatus

Li, Yuan, and Wu, 2018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模式产地

中国:广东:惠东莲花山;E115.2364,N23.0674,980m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SWFUYZY0301)保存于西南林业大学

鉴别特征

头侧脊棱突出,背部有或无黑色斑点,无明亮的橘黄色斑点,无肋沟,第一指/趾纤细,指/趾端背面棕色。后肢贴体前伸,前肢及后肢末端能接触。

形态特征

全长 : 雄性63.3-76.8mm,雌性64.4-67.7mm
头 : 头呈椭圆形,扁平,背面观呈矩形
吻 : 吻从腹面或侧面观钝圆,略微突出于下颌
头侧脊棱 : 头侧脊棱突出
鼻孔 : 鼻孔小
眼 : 眼小
枕部“V”形棱脊 : 上鳃骨末端突出,在脑后形成两处突起;背部棱脊不明显
唇褶 : 明显
舌 : 舌头短,椭圆形
口角 : 侧面观口角的切线直至眼睛中间
犁骨齿 : 犁骨齿呈“^”型
颈褶 : 明显
肋沟 :
背脊棱 : 不明显
前肢 : 前肢短
前肢贴体向前 : 前肢贴体向前末端只抵达眼睛中间
后肢 : 后肢短,但比前肢长
前后肢贴体相对 : 四肢贴体,前后肢末端能接触
指、趾式 : 指式:3>2>4>1;趾式:3>4>2>5>1
指、趾缘膜 : 指/趾略具缘膜
指、趾角质鞘 : 指不具蹼,微具侧缘膜;趾不具蹼,微具侧缘膜
掌、蹠突 : 不具掌、蹠突
尾型状 : 尾根部宽,后半部两侧逐渐扁平,尾端尖
尾鳍褶 : 明显
第二性征 : 雄性尾端具带蓝色的白色斑块,且泄殖腔大于雌性
泄殖腔 : 短,不明显
皮肤、体色 : 皮肤光滑,背部有或无黑色斑点,无明亮的橙色斑点。头部、身体以及尾部背面和侧面具黑色斑点,头部腹面浅棕色,混有奶白色;腹面棕色,伴有小的不规则橘黄色斑纹;泄殖腔附近有一处不规则橘黄色斑纹。尾根部到尾端腹面具鲜亮的橘红色条纹,近尾端处有六块蓝白色斑纹

生物学信息

生境: 生活于海拔约1000m的近山顶的阔叶林溪流(1-2m宽)中。溪流中有大块岩石,水流清澈,在四月形成小的池塘。水温在4月30日晚大约在15.9℃-16.2℃,PH值接近于7。溪流底部散布有小的岩石、落叶以及沙土。岩石上长有苔藓和剑兰。周围的阔叶林包括柿树、卷毛山矾、茶花树、冬青树、以及山毛榉。共栖息的其他两栖类和爬行类包括香港湍蛙、福建掌突蟾、短腿角蟾、大臭蛙、花臭蛙、白眉腹链蛇、钝头蛇、印度蜓蜥以及中国石龙子。

图片

地理分布

广东惠东莲花山900-1000米以及附近的五指嶂山300米处

分布图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