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拟小鲵

(jīn fó nǐ xiǎo ní)

加入对比 切换视图

Pseudohynobius jinfo

Wei, Xiong, and Zeng, 2009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II - EN

模式产地

中国:重庆:南川区金佛山;E107.3333, N28.8333, 2150m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CIB 85290 ) 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形态特征

全长 : 雄鲵全长198.7mm,雌鲵全长163.3mm
头 : 头部扁平呈卵圆形,头长大于头宽
吻 : 钝圆
唇褶 :
上、下颌 : 上、下颌有细齿
犁骨齿 : 犁骨齿列长,呈“w”形,每侧有齿8–9枚
躯干 : 躯干圆柱状,背腹略扁
肋沟 : 肋沟12条
前肢 : 明显较后肢细
前后肢贴体相对 : 指趾端略重叠
指、趾角质鞘 :
掌、蹠突 :
尾鳍褶 : 尾背鳍褶起始于尾基部上方,末端钝尖
第二性征 : 雄鲵肛部隆起明显,肛裂前缘有一个乳白色的突起
皮肤、体色 : 头后至尾基部脊沟明显;尾明显长于头体长;皮肤较光滑,头部、体背及四肢背面未见小白刺。生活时整个背面紫褐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小斑点或斑块,斑块的大小、多少和形状变异较大
幼体 : 早期幼体具平衡枝;2个幼体全长53.6–60.9mm时,体背和尾部灰黄色,杂以深褐色斑;身体腹面色浅;头部扁平,吻圆,口裂小,唇褶明显;躯干部至尾部逐渐侧扁,尾短于头体长,尾鳍褶明显

生物学信息

生境: 该鲵生活于海拔1980–2150m的较高山区,该地区植被繁茂。
习性: 白天成体隐蔽在溪边草丛,晚上在水内活动。非繁殖期成鲵远离水域,生活在灌木杂草茂密的地表枯枝落叶层潮湿的环境中。1956年5月和8–9月发现181尾幼体栖息在泉水形成的小溪水凼内,水凼宽5m,长7m,水质清澈,底部有沟虾。5月26日气温14–19℃,溪内水温11–12℃。

地理分布

重庆金佛山,贵州

分布图

收录编辑:吴云鹤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