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a shihi(Liu, 1950)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II - LC

收录编辑:吴云鹤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

  • 模式产地: 中国:重庆:巫溪县的鸡心岭;E109.4833, N31.7333, 1890m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FMNH 49384 ) 保存于FMNH ( Field Museum, Division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Chicago, USA )
  • 唇褶明显;犁骨齿两短列,相距远,呈短弧形,位于内鼻孔前方,内端起于犁腭骨中部;鼻骨呈方形或略呈三角形;前颌囟较大;掌、蹠部有角质鞘;体侧肋沟多为11条。
  • 全长 : 雄鲵全长151–200mm,雌鲵全长133–162mm
  • 体型 : 成体体型肥壮
  • 头 : 头部扁平,头长略大于宽
  • 吻 : 吻端宽圆而扁,吻棱不显
  • 鼻孔 : 鼻孔近吻端
  • 眼 : 眼径小于吻长
  • 唇褶 : 发达,上唇褶掩盖下颌后半段之大部
  • 上、下颌 : 有细齿
  • 舌 : 舌长椭圆形,两侧游离,前后端粘连于口腔底部
  • 口角 : 口角达眼后角下方
  • 犁骨齿 : 犁骨齿2短列,间距宽,呈“八”形,前端远超过内鼻孔前缘,左右不相遇,少数个体呈“--”形
  • 颈褶 : 弧形
  • 躯干 : 圆柱形
  • 肋沟 : 十余条
  • 前后肢贴体相对 : 多数个体的指、趾仅相遇,个别的不相遇
  • 指、趾式 : 指式:3>2>4>1;趾式:3>4>2>5>1
  • 指、趾角质鞘 : 指、趾末端角质层似爪状
  • 掌、蹠突 :
  • 尾型状 : 尾肌发达,尾基部圆,向后逐渐侧扁
  • 尾鳍褶 : 背鳍褶起自近尾基部,腹鳍褶起于近尾末端
  • 第二性征 : 雄鲵的头体长与尾长几相等,肛孔纵裂,其前方有一肉质皱褶(辜丸叶状乳白色)
  • 皮肤、体色 : 皮肤光滑,眼后角到颞部有一条纵沟;头体腹面光滑。体尾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褐色,有黑褐色或浅黄色大斑;腹面乳黄色,或有黑褐色细斑点
  • 卵 : 卵袋外壁较硬,自然弯曲外侧长度60–105mm(重庆巫山)或123–165mm(湖北神农架),中段直径9–14mm;卵乳黄色呈圆形,卵径7mm
  • 幼体 : 幼鲵体尾灰藕荷色,散有小黑点,腹面乳黄色,尾后段1/4为黑色;外鳃3对;末端角质层似爪状。
  • 生境: 该鲵生活于海拔900–2350m的山区。成体多栖于小山溪中,一般流溪水面宽1–2m,水深10–25cm,其两岸植被丰富。
  • 习性: 成鲵主要以毛翅目等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和虾类、藻类为食。繁殖季节,雌鲵产卵袋一对,一端相连成柄,黏附在水内石块底面。刚孵化的幼体全长24–28mm,多栖于水流平缓的石下或岸边石间。
  • 繁殖季节: 3月,4月
  • 四川(万源县),重庆(巫溪县、巫山县、城口县、开县),湖北(巴东县、神农架、夷陵区),陕西(平利县),河南(商城),贵州(大方县)
  • 同物异名: Hynobius shihi, Ranodon wushanensis, Ranodon shihi(巫山北鲵), Liua wushanensis
黄永昭等, 1992: 52-57 Zeng et al., 2006: 467-477 Weisrock et al., 2013: 77-93
  • 2024-03-14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11-05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11-05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1-09-10 吴云鹤修改了幼体
  • 2020-08-19 沈文菁修改了幼体
  • 2020-08-19 沈文菁修改了卵
  • 2020-08-19 沈文菁修改了第二性征
  • 2020-08-19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