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产地: 中国:安徽:黄山市汤口镇; E118.166667, N30.100000, 670m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CIB 200805012,雄性成体 ) , 配模标本 ( CIB 20070666;CIB 200805014–15;CIB 21064–65, 70, 73–74, 77–79, 82, 85–86, 92–96, 99–102, 104, 106, 108–110;KUHE 36808–9 ) 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全长 : 雄螈全长167.2-198.4mm,雌螈全长147.0-189.8mm
- 体型 : 肥壮
- 头 : 头部略扁平,头长大于头宽
- 吻 : 钝圆
- 头侧脊棱 : 无棱脊
- 鼻孔 : 位于吻端
- 枕部“V”形棱脊 : 多有“V”形隆起
- 唇褶 : 发达
- 上、下颌 : 有细齿
- 舌 : 与口腔底部相连
- 犁骨齿 : 犁骨齿呈“∧”形
- 似鳃状腺 : 明显
- 颈褶 : 显著
- 躯干 : 粗壮,背腹略扁平
- 肋沟 : 11条
- 背脊棱 : 背脊部位不隆起而呈浅纵沟
- 前肢 : 较短
- 后肢 : 较短
- 指、趾式 : 指式:3>2>4>1;趾式:3>4>2>5>1
- 指、趾缘膜 : 无蹼;趾侧缘膜较宽
- 指、趾角质鞘 : 无
- 尾型状 : 尾前段宽厚而粗圆,后半段逐渐侧扁,末端钝圆
- 泄殖腔 : 雄螈肛部显著隆起,肛孔纵长,内壁有乳突;雌螈肛部略隆起,肛孔短,内壁无乳突
- 童体型 : 无
- 皮肤、体色 : 体背面、体侧和尾部均为深褐色;腹面颜色较背面浅,具浅橘红色斑或橘黄色斑(成年个体色斑分散,幼体色斑鲜艳而小);尾下缘前3/4为橘红色或橘黄色。背面皮肤光滑,体、尾两侧有横的细皱纹;咽喉部常有纵肤褶,颈褶,体腹面光滑无疣
- 卵 : 卵动物极乳黄色,植物极灰白色,直径4.5mm
- 幼体 : 幼体全长50mm时,尾鳍褶平直,始自尾基部;幼体全长70mm时,已完成变态,皮肤光滑或粗糙
- 生境: 成螈生活于海拔400-930m山区较为陡峭的山溪内。
- 习性: 成螈以水栖为主,白天常隐于溪内石块下或落叶间。主要捕食毛翅目、襀(jì)翅目、浮游目、革翅目等昆虫幼虫及其它小动物。生活时该螈皮肤可分泌大量黏液,发出似硫黄气味。繁殖季节在5-8月;雌螈分批产卵,每年2-3批,每批产卵20-40粒,一只雌螈年产卵108粒左左;卵群黏附在流速缓慢的流溪中石块下,单粒或相连成片。水温(20±3)℃时,孵化期30-35天。据Nishikawa et al., (2009) 的报道揭示黄山地区的该螈次成体具有陆生生活的习性,性成熟后回到溪内生活。





























- 安徽九华山、祁门、歙县、休宁、黟县,江西东北部
- 曾用名: 无斑肥螈
- 2021-10-11 张栋儒修改了幼体
- 2021-10-11 张栋儒修改了卵
- 2021-10-11 张栋儒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10-11 张栋儒修改了泄殖腔
- 2021-08-28 吴云鹤修改了习性
- 2021-08-28 吴云鹤修改了习性
- 2021-08-28 吴云鹤修改了生境
- 2021-08-28 吴云鹤修改了卵
- 2021-08-28 吴云鹤修改了全长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170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有尾目 Caudata
-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
肥螈属 Pachytriton
-
费氏肥螈 Pachytriton feii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有尾目 Caudata
-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
肥螈属 Pachytriton
-
费氏肥螈 Pachytriton feii
-
AmphibiaWeb (2025)
-
有尾目 Caudata
-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
肥螈属 Pachytriton
-
费氏肥螈 Pachytriton feii
-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2012)
-
有尾目 Urodela
-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
肥螈属 Pachytriton
-
费氏肥螈 Pachytriton fe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