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角蟾

(xiān jū yì jiǎo chán )

加入对比 切换视图

Boulenophrys xianjuensis

(Wang, Wu, Peng, Shi, Lu, and Wu, 2020)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曾用名:Megophrys xianjuensis

模式产地

中国:浙江:台州:仙居;28.677483N, 120.594888E, 350m a. s. l.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CIB XJ190503)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鉴别特征

(1)体型小,雄性体长 31.0-36.3 mm,雌性体长41.6 mm;(2)具犁骨棱,无犁骨齿;(3)舌后端无缺刻;(4)眼睑上方有一小的角状疣粒;(5)鼓膜明显,圆形;(6)掌突2枚;(7)指长顺序II < I < IV < III;(8)趾基部具蹼迹;(9)左右跟部重叠;(10)胫跗关节贴体前伸达鼓膜到眼之间;(11)雄性具单咽下内声囊;(12)雄性繁殖期第一二指具婚垫和婚刺。

形态特征

体长 : 雄性体长 31.0-36.3mm,雌性体长41.6mm
体型 : 体型小
头 : 头宽大于头长
吻 : 吻端钝圆
吻棱 : 吻棱尖
鼻孔 : 斜置
颊部 : 颊部垂直,凹陷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大于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
眼 : 眼径大于鼓膜径
瞳孔 : 纵置
鼓膜、鼓环 : 鼓膜圆形,明显
颞褶 : 颞褶明显
上、下颌 : 舌后端无缺刻
犁骨齿 : 具犁骨棱,无犁骨齿
背侧褶 : 不明显
前肢 : 细长
指、趾 : 指、趾短
指关节下瘤 : 指关节下瘤缺乏
内、外掌突 : 掌突2枚
第二性征 : 雄性繁殖期第一二指具婚垫和婚刺
后肢 : 细长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重叠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大于脚长
指、趾端 : 指端略微膨大,圆形
指、趾缘膜 : 趾侧缘膜窄
指、趾式 : 指长顺序为:II < I < IV < III;趾长顺序:I<II<V<III<IV
指、趾蹼式 : 趾基部具蹼迹
趾关节下瘤 : 趾关节下瘤缺乏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卵圆形,外蹠突缺乏
皮肤、体色 : 背部皮肤粗糙,密布小疣粒,上眼睑边缘有一个小的角状疣粒,两眼间有棕色三角形斑,身体两侧疣粒大,背部表面有由疣粒形成的背侧褶和类似“X”形的斑纹;腹部的有明显的白色小疣粒;胸腺和股后腺明显;足和胫部腹部表面棕色;大腿根部泄殖腔周缘紫灰色
蝌蚪 : 蝌蚪卵圆形,棕黄色,背部有棕色斑;出水孔位于身体左侧,尾部有黑色斑点

生物学信息

生境: 在亚热带山区常绿阔叶林的溪流及其附近容易发现该物种,海拔分布范围在320-900m

地理分布

浙江东北部:仙居县神仙居风景区、磐安县大坂山、富阳区龙门山等地,海拔320-900米。

分布图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王斌
审核:王斌,卢宸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