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角蟾

(pǔ níng jiǎo chán )

加入对比 切换视图

Boulenophrys puningensis

Wang, Zeng, Lyu, Xiao, and Wang, 2022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模式产地

中国:广东:揭阳市:普宁市:大坪镇:龙坑村;23°7'54.07"N,115°51'5.28"E,120 m a.s.l.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SYS a005770)保存于中山大学生物标本馆

鉴别特征

(1)体型小,雄性头体长31.7-34.6mm,雌性头体长37.8-38.3mm;(2)吻背视观钝圆;(3)鼓膜大,鼓膜径与眼径之比为0.68-0.71;(4)鼓膜表面光滑;(5)具犁骨棱和犁骨齿;(6)舌端部无缺刻;(7)后肢短,跟部不相遇,胫跗关节贴体前伸达鼓膜和眼之间;(8)各指基部具关节下瘤;(9)趾侧无缘膜,趾间微蹼;(10)四肢、腹侧、胸、腹部和肛周具显著的大疣粒;(11)腹部后方、大腿腹面和肛周的大疣粒上具角质细刺;(12)雄性具咽下单声囊;(13)繁殖期雄性第1、2趾背面具婚垫和婚刺。

形态特征

体长 : 雄性头体长31.7-34.6mm,雌性头体长37.8-38.3mm
体型 : 体型小
头 : 头宽稍大于头长
吻 : 吻背视观钝圆,侧视观突出
吻棱 : 吻棱发达
鼻孔 : 斜置,椭圆形
颊部 : 稍倾斜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小于吻长但大于眼间距
眼 : 眼径大于鼓膜径但小于吻长
眶间区 : 平坦
瞳孔 : 纵置,近菱形
鼓膜、鼓环 : 鼓膜大,鼓环清晰
颞褶 : 颞褶清晰
舌 : 舌圆形,后端无缺刻
内鼻孔 : 椭圆形,位于上颌骨基部
犁骨齿 : 具犁骨棱和犁骨齿
声囊 : 雄性具咽下单声囊
背侧褶 :
指关节下瘤 : 各指基部具关节下瘤
内、外掌突 : 内掌突大,外掌突较小
第二性征 : 雄性具咽下单声囊;繁殖期雄性第1、2趾背面具婚垫和婚刺
后肢 :
后肢贴体前伸 : 达鼓膜和眼之间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不相遇
指、趾端 : 稍膨大,圆形
指、趾缘膜 : 指/趾侧无缘膜
指、趾式 : 指序: I = II < IV < III;趾序: I = II < IV < III
指、趾蹼式 : 指间无蹼,趾间微蹼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明显
内、外蹠突 : 内蹠突长椭圆形,无外蹠突
皮肤、体色 : 背部皮肤粗糙,具显著的锥状疣粒,腹侧具稀疏的大疣粒;上眼睑边缘有一个角状疣粒;颞褶清晰,鼓膜表面光滑,颞区除鼓膜外具小疣粒;四肢、腹侧、胸、腹部和肛周具显著的大疣粒,腹部后方、大腿腹面和肛周的大疣粒上具角质细刺。生活时体色多变,背部由浅棕色至黄棕色;两眼间具一个不完整的三角形斑块;四肢背面具深色横纹;颞褶浅棕色;腹部深灰色,有或无橘黄色斑块。虹膜灰色至黄棕色。

生物学信息

生境: 栖息于低海拔的山溪及周边地表落叶层,海拔范围为120-300m
习性: 二月至四月,雄蟾于山溪的石缝中鸣叫求偶,此期间可观察到蝌蚪
繁殖季节: 二月至四月

图片

地理分布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大坪镇龙坑村

分布图

收录编辑:张栋儒
信息汇总:王健
审核: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