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突蟾属 Scutiger
阿东齿突蟾 Scutiger adungensis
邦达齿突蟾 Scutiger bangdaensis
碧罗齿突蟾 Scutiger biluoensis
西藏齿突蟾 Scutiger boulengeri
金顶齿突蟾 Scutiger chintingensis
华夏齿突蟾 Scutiger feiliangi
胸腺齿突蟾 Scutiger glandulatus
贡山齿突蟾 Scutiger gongshanensis
九龙齿突蟾 Scutiger jiulongensis
六盘齿突蟾 Scutiger liupanensis
洛扎齿突蟾 Scutiger luozhaensis
花齿突蟾 Scutiger maculatus
刺胸齿突蟾 Scutiger mammatus
梅里齿突蟾 Scutiger meiliensis
木里齿突蟾 Scutiger muliensis
宁陕齿突蟾 Scutiger ningshanensis
林芝齿突蟾 Scutiger nyingchiensis
平武齿突蟾 Scutiger pingwuensis
锡金齿突蟾 Scutiger sikimmensis
刺疣齿突蟾 Scutiger spinosus
腾冲齿突蟾 Scutiger tengchongensis
圆疣齿突蟾 Scutiger tuberculatus
王朗齿突蟾 Scutiger wanglangensis
卧龙齿突蟾 Scutiger wolong
吴氏齿突蟾 Scutiger wuguanfui
- 模式产地: 中国:陕西:宁陕县旬阳坝;2550m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DBSNNU 83005 ) 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 外形与金顶齿突蟾相近似,但本种吻端具有一块近似长方形的蓝色斑块,头部两眼间有一近方形的暗色斑纹伸达枕部。背部皮肤较光滑,有4行断续排列的纵行肤褶;肛两侧有一对银白色的隆起。舌末端几乎无缺刻。
- 体长 : 雄蟾体长44-51mm,雌蟾体长41-53mm
- 体型 : 体形扁而窄长
- 头 : 头宽略大于头长,略超过体长的1/3
- 吻 : 吻端较钝圆,略突出于下唇缘
- 吻棱 : 吻棱不显
- 鼻孔 : 鼻孔近吻端
- 颊部 : 颊部向外倾斜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眼间距大于鼻间距,后者大于眼睑宽
- 瞳孔 : 瞳孔纵置
- 鼓膜、鼓环 : 头侧鼓膜不显
- 上、下颌 : 上颌具有许多小齿
- 舌 : 舌较发达,后端微具或几乎无缺刻
- 犁骨齿 : 无犁骨齿
- 前肢 : 长而细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雄性小于体长之半,而雌性略超过体长之半
- 指关节下瘤 : 无关节下瘤
- 内、外掌突 : 内外掌突不明显
- 第二性征 : 雄性头部两侧包括唇缘、眼睑、颞褶部位有黑刺,体背面疣粒上亦有黑刺;第一、第二指背面及第三指内侧有婚刺;胸部有2对剌团,大小几乎相等,其上具细小黑刺,腹部两侧各有10多个刺疣
- 后肢 : 后肢较短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鼓膜部位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不重叠
- 指、趾端 : 指细长,末端较浑圆
- 指、趾式 : 指式:3>4>2≈1;趾式:4>5≈3>2>1
- 指、趾蹼式 : 趾蹼不发达,第一、第二趾蹼约为趾长之半,第三及第五趾蹼不到趾长之半
- 趾关节下瘤 : 趾无关节下瘤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呈长椭圆形,无外蹠突
- 皮肤、体色 : 皮肤腺体发达,雄性头部上眼睑、颞褶和头侧有黑刺;颞褶较厚而明显;背部大疣粒排列成纵行(雄性)或集中成断续排列的4纵行肤褶(雌性),但在枕部与肩前方散布有大圆疣。整个背面在肤褶或大疣之间有一些小疣粒,雄蟾的大小疣粒上均多黑刺。四肢显露部位,尤其胫、跗蹠部位皮肤比较厚,腺体丰富,雄蟾上臂具刺疣,无股后腺;肛两侧有一对银白色隆起(腺体)。腹面皮肤光滑,左右腋下各有一个乳白色的腋腺。生活时背部为亮棕褐色,四肢背面色较淡、头部自两眼间到枕部有一个三角形或近长方形的暗色斑块一直延至体背部;四肢背面棕褐色除前臀和指部略显深色斑外,其它部位斑纹不显。虹膜金黄色,眼球上部杂以金黄色斑点,下半为橄榄棕色。腹面灰色,杂以棕色麻斑。液浸标本背面暗棕褐色,深色斑纹仍可以看见;腹面以灰色为主,深浅相同的麻斑显著
- 蝌蚪 : 第36-38期蝌蚪全长55mm,头体长21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66%;头体和尾部紫褐色,体尾交界处和尾肌上部有浅黄色斑;唇齿式为I:5+5/5+5:I,口角处副突较多,其上刺少
- 生境: 该蟾生活于海拔1970-2550m植被较稀疏的山区。
- 习性: 1988年5月12日获得一只雄蟾,该蟾胸、腹部刺群较明显;6月2日发现一只雌蟾静伏在林下草丛中的泥凹内。剖腹雌蟾其卵巢内有小米似的卵群,呈灰白色。2006年5-6月在周至老县城小溪内见到蝌蚪和变态期幼体,未发现卵群。
- 繁殖季节: 5月,6月
- 陕西宁陕、周至
-
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伏牛山脉分布的齿突蟾属物种,此前被鉴定为宁陕齿突蟾的一个种群(陈晓虹等,2009),后经孟宏哲(2015)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及 Dufresnes 等(2022)通过分子条形码的实验结果表明,东秦岭地区的“宁陕齿突蟾”应为一隐存的独立种。周圣博等(2022)通过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证实了这一观点,将其订为一新种: 华夏齿突蟾。编写:张栋儒编辑:张栋儒2024.01.06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省级分布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4-01-06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1-11-12 吴云鹤修改了第二性征
- 2021-10-27 张栋儒修改了蝌蚪
- 2021-10-27 张栋儒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10-06 吴云鹤修改了习性
- 2021-10-06 吴云鹤修改了习性
- 2021-10-06 吴云鹤修改了蝌蚪
- 2021-10-06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08-11 沈文菁修改了蝌蚪
- 2020-08-11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222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齿突蟾属 Scutiger
-
宁陕齿突蟾 Scutiger ningshanensis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齿突蟾属 Scutiger
-
宁陕齿突蟾 Scutiger ningshanensis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齿突蟾属 Scutiger
-
宁陕齿突蟾 Scutiger ningshanensis
-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2012)
-
无尾目 Anura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齿突蟾属 Scutiger
-
宁陕齿突蟾 Scutiger (Scutiger) ningsha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