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跳蛙属 Ingerana

Ingerana borealis(Annandale, 1912)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VU

收录编辑:吴云鹤

信息汇总:-

审核:于中斌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ZSIC 16932) 保存于ZSIC (Zo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Herpetology Section, Fire-Proof Spirit Building, Kolkata, India)
  • 下颌前端有一齿状突;指、趾末端具小吸盘;指间有蹼迹;背面疣粒无白色丘状突起;有外跗褶。
  • 体长 : 雄蛙体长20.0–24.0mm,雌蛙体长23.1–28.1mm
  • 体型 : 体型粗壮
  • 头 : 头短宽,三角形,头顶不扁平
  • 吻 : 吻钝尖
  • 吻棱 : 吻棱圆
  • 颊部 : 颊部不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眼间距略宽于上眼睑
  • 眼 : 眼大
  • 眶间区 : 眼间区略隆起
  • 鼓膜、鼓环 : 鼓膜隐蔽
  • 颞褶 : 颞褶显著
  • 上、下颌 : 下颌前部有齿状骨突
  • 舌 : 舌上无乳突
  • 内鼻孔 : 内鼻孔前位
  • 犁骨齿 : 无犁骨齿
  • 声囊 : 雄性具内声串
  • 背侧褶 : 无背侧褶
  • 前肢 : 前肢粗短
  • 指、趾 : 指短,趾较细
  • 指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大而明显
  • 后肢 : 后肢粗壮
  • 后肢贴体前伸 : 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
  • 指、趾端 : 指、趾吸盘很小
  • 指、趾缘膜 : 足外缘有缘膜
  • 指、趾蹼式 : 指间具蹼迹;趾间几乎为全蹼,但第一、五趾蹼未达到吸盘
  • 趾关节下瘤 : 趾关节下瘤不显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长扁,无外蹠突,有内跗褶
  • 皮肤、体色 : 背面有小疣,腹面几乎光滑,而有不清晰的网状沟纹。背面深褐色,杂有紫色黑斑;一般两眼间有一条黑横纹;四肢横纹不甚清晰;腹面浅黄色,咽喉部有紫褐色细点,有的个体腹部有斑点
  • 生境: 栖息于海拔 500-800 m 林间极小的溪流内,夜间趴伏于石头上或水边, 跳跃能力强,2016 年 4 月 18 日在墨脱县西让村采到雄性和雌性标本各 1 号,其中雌性个体卵巢内怀有未成熟的卵,但采集时未听见鸣叫声。
  • 西藏墨脱县区域内,如背崩乡西让村、地东村、江新村,以及墨脱县南部
  • 同物异名: Micrixalus borealis, Phrynoglossus borealis, Occidozyga borealis, Ingerana borealis
  • 北小跳蛙Ingerana borealis Annandale (1912) 依据西藏墨脱县南部的标本描述发表的, 最初定名为Micrixalus borealis。1986年, Dubois将其置于蟾舌蛙属Phrynoglossus中, 即北蟾舌蛙Phrynoglossus borealis, 这一分类处理被国内学者长期沿用 (费梁等: 2005, 2009, 2010, 2012)。Frost (2006) 认为蟾舌蛙属Phrynoglossus是浮蛙属Occidozyga的同物异名, 北蟾舌蛙的拉丁名更新为Occidozyga borealisSailo et al. (2009) 通过形态学比较, 将北蟾舌蛙归隶于小跳蛙属IngeranaYan et al. (2016) 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北小跳蛙与I. tenasserimensis (小跳蛙属模式物种) 聚为一支 (图85), 支持将其放入小跳蛙属。

    赵尔宓和李胜全(1984a) 依据西藏墨脱县希壤 (背崩乡西让村) 2号标本描述网纹扁手蛙Platymantis reticulatus, 费梁等 (2005, 2009, 2010, 2012) 将其归入舌突蛙属, 并改名为网纹舌突蛙Liurana reticulata车静等 (2020) 仔细核对了原始描述, 并核查了配模标本 (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内的正模标本未找到), 通过形态比较, 作者认为网纹舌突蛙趾蹼发达, 与舌突蛙属其他4个物种 (高山舌突蛙Liurana alpine, 墨脱舌突蛙Liurana medogensis, 河谷舌突蛙Liurana vallecula, 西藏舌突蛙Liurana xizangensis) 无趾蹼的特征明显不同。车静等 (2020) 将网纹舌突蛙标本与北小跳蛙原始描述 ( Annandale, 1912) 进行对比后, 发现两者形态十分接近:①无犁骨齿; ②鼓膜隐蔽; ③下颌前端具1明显的齿状突; ④趾间蹼发达; ⑤背面皮肤具细疣。从地理上, 网纹舌突蛙的模式产地墨脱县西让村与北小跳蛙的模式产地墨脱南部的罗龙在纬度上仅相差约1°, 距离较近。从形态上, 两者之间仅存在细微差异, 如网纹舌突蛙舌面有细小乳突, 而北小跳蛙的描述中舌面无乳突, 有可能是标本保存状态或观察细致程度不同所造成的细微差别, 有待进一步核实标本以确定, 但除此之外, 难以找到明显差异来区分两者。综上, 车静等 (2020)将网纹舌突蛙作为北小跳蛙的次订同物异名。

    编写: 张栋儒
    审核: 于中斌
    编辑: 张栋儒
    2021.10.08

车静等,2020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生境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模式产地
  • 2021-10-07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1-10-07 张栋儒修改了同物异名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模式产地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