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utixalus yingjiangensis
Yang and Chan, 2018
国家保护 | CITES | IUCN |
---|---|---|
- | - | EN |
模式产地
中国:云南:盈江县铜壁镇;E97.620358,N24.622663,1610m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SYS a005802)保存于中山大学生物标本馆
鉴别特征
(1)体型中等(雄性体长39.5-40.0 mm,雌性体长47.5 mm);(2)鼓膜模糊不清,覆盖有疣粒;(3)第三指吸盘直径大于鼓膜;(4)背部皮肤比较光滑,散布小的疣粒,头部和前背部的更密集、突出;(5)眼睛之间呈浅褐色,上有深褐色标记,背部有两条宽阔的深褐色侧带;(6)虹膜具有弱“X”形的浅色标记;(7)眶间距小于上眼睑宽度;(8)相对较短的足部(雄性和雌性的平均TFL / SVL比分别为67.0%和62.9%)。
形态特征
体长 : | 雄性体长39.5-40.0 mm,雌性体长47.5 mm |
---|---|
体型 : | 体型中等 |
头 : | 头宽略大于头长 |
吻 : | 从背侧看呈截断形,从腹面看呈半圆形,从侧面看略微垂直,不突出 |
吻棱 : | 圆滑且突出 |
鼻孔 : | 鼻孔前外侧隆起,椭圆形 |
颊部 : | 轻微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 上眼睑宽几乎等于鼻间距 |
眼 : | 虹膜暗黑色,前、后、上、下角具相对稀少的浅金色色斑,形成不显著的X形金色标记 |
眶间区 : | 眶间距稍微小于上眼睑宽和鼻间距 |
鼓膜、鼓环 : | 鼓膜圆形但不明显,略小于眼径之半 |
颞褶 : | 明显,腹侧轻微弯曲 |
舌 : | 后端缺刻深 |
犁骨齿 : | 无 |
前肢 : | 长度适中且强壮 |
前臂 : | 前臂和手长约为体长的一半 |
指、趾 : | 趾长度和厚度适中 |
指关节下瘤 : | 明显突出,圆形 |
内、外掌突 : | 明显,长椭圆形,内掌突大于外掌突 |
第二性征 : | 婚垫明显,出现在第一指背面 |
后肢 : | 细长 |
后肢贴体前伸 : | 后肢贴体前伸胫跗关节达眼后角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 脚长略大于胫长 |
指、趾端 : | 指、趾尖具圆形膨大的吸盘,具边缘沟 |
指、趾缘膜 : | 指和趾侧缘膜明显 |
指、趾式 : | 指式:3>4>2>1;趾式:4>5>3>2>1 |
指、趾蹼式 : | 指具微蹼,趾半蹼 |
趾关节下瘤 : | 明显突出,圆形 |
内、外蹠突 : | 内蹠突明显,长椭圆形,无外蹠突 |
皮肤、体色 : | 头部、身体和四肢的背面光滑,散布小疣粒,头部、眼睑和前身的背部相对突出和密集,后身,下肢和四肢相对较弱和稀少; 头部侧面覆盖小疣粒,颞区和颞褶相对突出、密集;鼓膜有疣粒覆盖;喉部、胸部、腹部和大腿基部的腹面密集地覆盖着明显的扁平疣粒,喉部和胸部的表面相对较小;前肢、小腿和跗节的腹面散布有小疣粒。背面浅褐色,在延伸至上眼睑的眼睛之间具有中等大小的深色倒三角形斑点,以及从肩胛上方区域延伸至腹股沟的两条相对宽的暗侧条纹;背部的两条深色条纹不接触,并且与眼睛之间的深色眶间斑点分开;前肢和后肢背面有深褐色宽横带:下臂三个,大腿和胫节三个;具从鼻子出发,通过鼻孔,沿着眼角骨延伸到眼前角的黑线;鼻尖上有一条短而窄的浅黄色条纹;眼睛下面的唇上有黑斑;眼前角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小黑点;颞褶和鼓膜稍暗;腋窝上方有一个相对较大的黑斑;侧下部散落着不规则的暗色大理石花纹。腹面洁净,紫灰色。 |
生物学信息
生境: | 模式产地为常绿森林,平均树冠高度为30米;周围环绕着农田、果园、白桦木材种植园以及最近被砍伐的林地。 |
---|---|
习性: | 4月中旬开始 |
繁殖季节: | 活动频率在黄昏到午夜最高。 |











地理分布
云南盈江县
分布图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
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