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ias sligoi (Boulenger, 1924)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附录I NE

收录编辑:沈文菁

信息汇总:卢宸祺

审核:王剀

  • 模式产地: 原始描述所依据的标本来源不清,因此其模式产地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为靠近香港的中国大陆地区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Holotype):BMNH 1945.11.7.1. 保存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BMNH: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UK )
  • 体型 : 体型大且扁平
  • 头 : 头大,头长大于头宽
  • 吻 : 背视吻端平截,侧视钝出
  • 鼻孔 : 鼻孔圆,近吻端截角
  • 眼 : 眼圆,着生于背外侧,无眼睑;眼径与鼻径等大;眼后有大而圆的颞突
  • 唇褶 : 唇褶不明显
  • 肋沟 : 左侧肋沟12条,右侧肋沟不明显
  • 前肢 : 前肢相对较短,后缘具明显的皮肤褶
  • 后肢 : 后肢短,后缘具明显的皮肤褶
  • 指、趾式 : 指式:FIV < FIII = FI < FII;趾式:TI < TV < TII < TIV < TIII
  • 尾型状 : 尾长短于体长,约为全长的36%
  • 皮肤、体色 : 头部,身体及前后肢的背、侧面大部分呈棕褐色,躯干部分分布有深色斑点;腹部灰褐色,散布几个深棕色斑点;下颚的成排疣粒呈深褐色;胸部及尾部散布橙色斑点
  • 重庆市(武隆区,酉阳县);贵州省(贵定县,黔东南,正安县,岑巩县,松桃县);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龙山县)
  • 同物异名: Megalobatrachus sligoi
  • 曾用名: 大鲵
  • 尽管Turvey et al.(2019)依据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标本恢复了该种的有效性并对模式标本进行了再描述,但受商业养殖及栖息地丧失等因素的影响,该物种的生物学信息及种群状态仍不清楚,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 2024-05-24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4-05-24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4-05-24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1-11-16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尾型状
  • 2021-09-06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09-01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09-01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21-09-01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模式产地
  • 2021-08-02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21-08-02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20-09-07 沈文菁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