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产地: 缅甸北部葡萄 (Putao) 地区
- 模式标本: ZSIC19958
- 头顶下凹,但骨质嵴棱不明显,仅雌蟾似可见极低的嵴棱;第Ⅰ指长于第2指;指、趾端部具有棕黑色角质样物质;跟部达鼓膜区或眼部;头侧和体侧亦有不规则的大块棕黑色斑块。
- 体长 : 雄蟾体长60-72mm(贡山独龙江15♂♂),雌蟾81-87mm(贡山独龙江6♀♀)
- 体型 : 体型较小
- 头 : 头宽略大于头长,雄蟾头顶平坦,边缘不棱起;雌蟾眼间区呈纵行凹槽,眼眶内缘微微棱起,其上有极少或没有黑色角质点,无骨质嵴棱。
- 吻 : 鼻孔前的吻端呈钝状,超出下颌
- 吻棱 : 明显
- 鼻孔 : 鼻孔近吻端,开口在吻棱下方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眼间距略大于上眼睑宽
- 眼 : 眼径与吻长相等
- 鼓膜、鼓环 : 鼓膜极小而圆(雄)或略倾斜椭圆(雌)
- 舌 : 舌椭圆形,后端稍大,无缺刻
- 犁骨齿 : 无犁骨齿
- 声囊 : 无声囊
- 前肢 : 细长
- 指关节下瘤 : 指基下瘤成对,构成马鞍形状;关节下瘤不清楚;
- 内、外掌突 : 外掌突大且圆,内掌突小而窄长,略靠近第1指基部
- 第二性征 : 雄蟾前肢较粗壮,第1、2指基部及第3指远端内侧有棕黑色小颗粒和刺疣组成的婚垫
- 雄性线 : 无
- 后肢 : 后肢较短,胫长为体长的40%左右
- 后肢贴体前伸 : 胫跗关节达鼓膜后部
- 指、趾端 : 指、趾端部均有棕黑色的角质鞘
- 指、趾缘膜 : 趾侧具有缘膜
- 指、趾式 : 指长序3-4-1-2;第1指长于第2指,第4指比第1指略长
- 指、趾蹼式 : 指间无璞;趾间第1、2、3趾外侧及第5趾内侧为1/2蹼,第2、3趾内侧及第4趾两侧1/3蹼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单枚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稍大于外蹠突,一些标本则大小相若;无跗褶
- 皮肤、体色 : 雄蟾通体背面为亮黄色,无斑纹;腹面浅黄色,均匀散布棕黑色斑;四肢背面无横斑,脊纹不显;雌蟾通体背面浅棕色,自吻端始至肛上方有明显的、极细的脊纹;头侧和体侧亦有不规则的大块棕黑色斑块;腹面为浅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深色云样斑;四肢背面横斑显著,其横斑的中央部分色稍浅。耳后腺扁平而发达,其长度不及头长,中央部位较宽;雄、雌背面有小的扁平圆疣,雄蟾扁平圆疣无角质颗粒,雌蟾的圆疣顶部有角质颗粒1-5个,大疣粒颗粒多,反之则仅1个颗粒,其顶部略尖出呈棘状;腹面全为平滑的扁平疣,显得极为粗糙。
- 生境: 司徒蟾蜍指名亚种栖息于海拔1400m,在田坪的石缝中集群而居。1973年5月11日发现在静水田中产卵,卵黑色,排列在透明的胶管内。司徒蟾蜍察隅亚种成体栖息于察隅县下察隅镇附近海拔 2400 m 左右的浅水塘及浸水沟,周围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2016 年 5 月上旬,于夜间观察到雄蟾蹲于水塘边缘草地或水塘中浮木上,连续发出低沉的单音节叫声,雌性个体于水塘中发现,在浸水沟中发现大量蝌蚪,没有卵带,并在同一水塘内发现雄性隆枕蟾蜍 1 号。2016 年 6 月中下旬及 2016 年 10 月上旬,均于夜间在察隅县下察隅镇附近观察到成体,小雨天时数量很多,晴天时较少。司徒蟾蜍墨脱亚种栖息于海拔 1500 m 左右的田间或草丛中,夜晚常见于公路旁,小雨天发现较多,5-10 月均有发现。2016 年 5 月 9 日,在察隅县下察隅镇往沙玛村的途中,采到 1 号雄性,全身亮黄色,放入布袋后,第二天变回棕黄色。该物种与黑眶蟾蜍同生境分布,但数量少很多。
- 繁殖季节: 5-10月

- 指名亚种:云南贡山;缅甸 ( 北部 ),印度 ( 东北部 )。察隅亚种:西藏察隅县下察隅镇。墨脱亚种:目前仅知分布于西藏墨脱县,包括背崩乡西让村、格林村、西工湖、县城附近、亚让村等。
- 同物异名: Bufo stuarti, Bufo cyphosus, Duttaphrynus cyphosus
-
司徒蟾蜍最初由Smith (1929)依据缅甸北部葡萄 (Putao) 地区的 1 号雄性标本而发表 (Dubois and Ohler, 1999) ,记录分布于缅甸 (北部) 和印度 (东北部)。我们将缅甸葡萄的司徒蟾蜍地模标本(van Bocxlaer et al., 2009) 与" 隆枕蟾蜍"察隅标本 (地模)、墨脱标本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三者聚为一支。在形态上,西藏察隅和墨脱标本除胫跗关节达肩部而不达吻端外,其他形态特征基本符合司徒蟾蜍的原始描述(Smith, 1929)。此外,考虑到缅甸葡萄 (司徒蟾蜍模式产地)、西藏察隅 ("隆枕蟾蜍"模式产地),以及西藏墨脱这 3 个地点的地理位置均相距较近,因此,我们建议将 3 个地点的标本作为同一物种,即司徒蟾蜍,并将"隆枕蟾蜍"两个种群 (察隅和墨脱) 分别作为司徒蟾蜍的亚种,即司徒蟾蜍察隅亚种 Duttaphrynusstuarti cyphosus 和司徒蟾蜍墨脱亚种 D. stuarti medogensis ssp. nov.。综上,司徒蟾蜍目前可分为 3 个亚种:司徒蟾蜍指名亚种 Duttaphrynus stuarti stuarti、司徒蟾蜍察隅亚种、司徒蟾蜍墨脱亚种。其中,司徒蟾蜍指名亚种原报道分布于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 (Smith, 1929; Mathew and Sen, 2010)。依据杨大同和饶定齐 (2008) 报道,云南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分布的司徒蟾蜍,因其具有以下特征,可鉴定为司徒蟾蜍指名亚种:第一指长于第二指,头顶骨质棱不明显 (雄性头顶骨质棱不可见,雌性可见极低的棱),内侧 3 指具婚垫。司徒蟾蜍察隅亚种最初依据西藏察隅县标本命名为隆枕蟾蜍 Bufo cyphosus(四川省生物研究所, 1977),副模标本还包括采自西藏墨脱县的标本 (依据本研究,墨脱县标本应为司徒蟾蜍墨脱亚种)。杨大同等 (1983) 及苏承业等 (1986) 报道云南贡山分布有隆枕蟾蜍,随后, 杨大同 (1991)将隆枕蟾蜍记录为喜山蟾蜍的次订同物异名,并被部分学者沿用 ( Zhao and Adler, 1993 ; 赵尔宓和杨大同, 1997; 李丕鹏等, 2010)。费梁等 (2009) 、费梁和叶昌媛(2016) 讨论了隆枕蟾蜍与喜山蟾蜍的差异,并将隆枕蟾蜍记录为有效种。本研究支持"隆枕蟾蜍"与喜山蟾蜍为不同物种,但将“隆枕蟾蜍”记录为司徒蟾蜍察隅亚种。经比较西藏察隅的司徒蟾蜍察隅亚种、樟木和吉隆的喜山蟾蜍标本,发现两个物种的头背部骨棱形态方面差异明显:司徒蟾蜍察隅亚种头顶上眼睑内缘间的骨质棱呈 1 对" ( ) "形,其弧度与上眼睑内缘弧度相反,未与耳后腺相接;其吻棱未明显隆起;而喜山蟾蜍头顶上眼睑内缘间的骨质棱呈")( "形,其弧度与上眼睑内缘弧度一致,并与耳后腺前缘相接;其吻棱明显隆起,以致前额明显凹陷。另外,司徒蟾蜍察隅亚种的枕部隆起较明显,而喜山蟾蜍无此特征。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也显示司徒蟾蜍察隅亚种与喜山蟾蜍在分子水平具有显著的分化,为两个独立的支系,支持其作为两个明显不同的物种。司徒蟾蜍察隅亚种具有以下形态特征可与指名亚种 ( Smith, 1929 ;杨大同和饶定齐, 2008) 相区分:第一指等于第二指 (指名亚种第一指略长于第二指);雄性和雌性头顶骨质棱明显 (指名亚种雄性头顶无骨质棱,雌性头顶骨质棱极弱);内侧 2 指具婚垫 (指名亚种内侧 3 指具婚垫)。司徒蟾蜍墨脱亚种曾被订为隆枕蟾蜍(胡淑琴, 1987; 费梁等, 2009 ),本书中修订为司徒蟾蜍墨脱亚种。其具有以下特征可分别与司徒蟾蜍指名亚种 ( Smith, 1929 ; 杨大同和饶定齐, 2008)、察隅亚种相区别:①体型较大,雌性成体 119.0-131.1 mm (指名亚种雌性成体 81.0-87.0 mm;察隅亚种雌性成体 67.1-87.1 mm);②吻棱和头顶骨质棱上无黑疣或黑疣不明显 (指名亚种吻棱和头顶骨质棱具黑疣;察隅亚种吻棱被黑疣完全覆盖,头顶骨质棱具黑疣)。编辑:张栋儒2023.05.16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繁殖季节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生境
- 2023-05-16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04-25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0-11-10 沈文菁添加此条目
1064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蟾蜍科 Bufonidae
-
头棱蟾属 Duttaphrynus
-
司徒蟾蜍 Duttaphrynus stuarti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蟾蜍科 Bufonidae
-
头棱蟾属 Duttaphrynus
-
司徒蟾蜍 Duttaphrynus stuarti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蟾蜍科 Bufonidae
-
头棱蟾属 Duttaphrynus
-
司徒蟾蜍 Duttaphrynus stuarti
-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2012)
-
无尾目 Anura
-
蟾蜍科 Bufonidae
-
头棱蟾属 Duttaphrynus
-
隆枕蟾蜍 Duttaphrynus cypho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