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属 Rana
黑龙江林蛙 Rana amurensis
田野蛙 Rana arvalis
中亚林蛙 Rana asiatica
昭觉林蛙 Rana chaochiaoensis
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
峰斑林蛙 Rana chevronta
韩国林蛙 Rana coreana
徂徕林蛙 Rana culaiensis
大别山林蛙 Rana dabieshanensis
东北林蛙 Rana dybowskii
寒露林蛙 Rana hanluica
桓仁林蛙 Rana huanrensis
借母溪林蛙 Rana jiemuxiensis
九岭山林蛙 Rana jiulingensis
越南趾沟蛙 Rana johnsi
高原林蛙 Rana kukunoris
长肢林蛙 Rana longicrus
栾川林蛙 Rana luanchuanensis
猫儿山林蛙 Rana maoershanensis
姬林蛙 Rana minuscula
峨眉林蛙 Rana omeimontis
淮源林蛙 Rana qui
桑植蛙 Rana sangzhiensis
梭德氏蛙 Rana sauteri
胫腺蛙 Rana shuchinae
太行林蛙 Rana taihangensis
威宁蛙 Rana weiningensis
武夷林蛙 Rana wuyiensis
镇海林蛙 Rana zhenhaiensis
织金林蛙 Rana zhijinensis
Rana wuyiensis Wu, Shi, Zhang, Chen, Cai, Hoang, Wu, and Wang, 2021
国家保护 | CITES | IUCN |
---|---|---|
- | - | NE |
收录编辑:张栋儒
信息汇总:吴延庆
审核:卢宸祺
- 模式产地: 中国: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麻粟;北纬27.760°,东经117.743°,海拔1341米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CIB WY20200913003)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体型中等;成年雄性有一对内声囊,趾端腹侧有沟;第四趾蹼发达,达趾端;股部和前臂背侧的皮肤横纹明显,且数量多(22-29条);繁殖期的雄性的第一指背面有乳白色的婚垫,上布有微小的婚刺,可分三叶。
- 体长 : 雄性体长 41.4–45.6 mm,雌性体长47.6–50.3 mm
- 体型 : 匀称
- 头 : 头长大于头宽
- 吻 : 从背面看吻端尖,从侧面看吻端突出超过下唇
- 吻棱 : 吻棱明显
- 鼻孔 : 鼻孔略近吻端
- 颊部 : 颊部略倾斜,颊面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显著大于眼间距,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
- 眼 : 眼径大于鼓膜径,但小于吻长
- 瞳孔 : 瞳孔椭圆形且水平
- 鼓膜、鼓环 : 鼓膜明显,椭圆形,直径为眼径的四分之三;鼓环微显
- 颞褶 : 颞褶不明显,与背侧褶断开,近肩部隆起
- 舌 : 舌呈梨形,后端缺刻明显,深约为整舌长的六分之一
- 犁骨齿 : 犁骨齿呈两斜列,位于内鼻孔内侧向中线方倾斜,每列约有4-5枚犁骨齿
- 声囊 : 成年雄性有一对内舌下声囊,声囊孔小
- 背侧褶 : 背侧褶清晰且细,从上眼睑后缘直延伸到腹股沟上方
- 前肢 : 雄蛙前肢粗壮,雌蛙前肢较纤细
- 指、趾 : 指短、趾细长
- 指关节下瘤 : 指关节下瘤突出,圆形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明显,近卵圆形。两外掌突分离于III、IV指掌骨关节附近,内侧的呈椭圆形,较大,外侧的狭长较小
- 第二性征 : 繁殖期雄性具有乳白色的婚垫,布有白色小刺,分为三叶
- 雄性线 : 未发现
- 后肢 : 较长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远超过吻端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后肢屈曲与体轴垂直时,跟部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大于脚长,且超过体长的一半
- 指、趾端 : 指端略呈吸盘状,不膨大,腹侧无沟;趾端较平滑,腹侧有沟
- 指、趾缘膜 : 第一指侧缘膜狭窄,外侧3指侧缘膜明显;第一趾内缘和第五趾外缘有狭窄的外侧缘膜。
- 指、趾式 : 指长顺序:II<I<IV<III;趾长顺序:I<II<III<V<IV
- 指、趾蹼式 : 指间蹼退化,指蹼式:I 3⅔ – 2⅔ II2½ – 3½ III 3½ – 3 IV ;趾间蹼发达,趾蹼式:1⅓ – 2 II 1⅓ – 2⅓ III 1½ – 2⅔ IV 3 – 1⅓ V
- 趾关节下瘤 : 趾关节下瘤突出,呈卵圆形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圆形,突出;外蹠突圆形,不明显
- 皮肤、体色 : 背部皮肤光滑,颞褶不显,背侧褶清晰且狭窄,从上眼睑边缘延伸到臀部,鼓膜上方不弯曲。腹部皮肤光滑,泄殖腔周围的皮肤具大量扁平疣粒。后肢背侧有平行排列的横细肤褶,左右股部各有8条,左右胫部分别有6条和7条,左右跗骨分别有4条和2条,跗褶明显。雄性背部棕灰色,散有稠密的深褐色斑;背侧褶和四肢肤褶呈黄棕色,肤褶边缘色深;前肢背侧有5条不清晰的深棕横斑,前臂内表面、近腕、膝关节前、胫骨外侧均有不规则黑色色斑;唇侧至眼角下缘深褐色;鼓膜至颞褶前的皮肤深褐色;腹部及前臂内侧皮肤基本呈乳白色;唇部浅棕色,散有白色斑点;喉部、胸部和上腹部有不规则浅橙色短条纹;后肢腹部大部分为肉色,近基部的一小区域呈淡黄白色;手掌肉色,散有棕色色斑;足掌棕色。婚垫灰白色。虹膜多为铜色,散有深色裂纹,瞳孔前后区域颜色较深
- 卵 : 卵群粘连成团状,动物极黑色,植物极色浅,卵外胶膜透明
- 生境: 2020年8月27日的调查中,在山区常绿阔叶林小而浅的溪流及其附近的草地发现了该物种,海拔分布范围在700-1400米。
- 繁殖季节: 8月下旬和9月上旬发现了6个成年个体和一些处于发育早期的蝌蚪。11月上旬采集到较大的发育中期蝌蚪。推测该物种的繁殖季节可能开始于7月或8月初。
- 目前仅发现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桐木-麻粟一带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繁殖季节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指、趾式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指、趾缘膜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内、外掌突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内、外掌突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鼓膜、鼓环
- 2021-12-07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颊部
- 2021-10-30 张栋儒添加此条目
1159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蛙科 Ranidae
-
蛙属 Rana
-
武夷林蛙 Rana wuyiensis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蛙科 Ranidae
-
蛙属 Rana
-
武夷林蛙 Rana wuyiensis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蛙科 Ranidae
-
蛙属 Rana
-
武夷林蛙 Rana wuyi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