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产地: 日本
- 模式标本: 全模标本 ( BMNH 44.2.22.107 ) 保存于BMNH (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UK )。
- 胫部短于股部,左右跟部不相遇,第三趾长于或等于第五趾,腹部有三角形扁平疣粒,鼻眼之间有深浅纹,背部一般有深色斑纹,四肢背面有横纹,肛上方无浅色纹。
- 体长 : 雄蛙体长34-38mm,雌蛙体长37-45mm
- 头 : 头宽略大于头长
- 吻 : 吻宽圆而高
- 吻棱 : 吻棱明显
- 鼻孔 : 鼻孔近吻端
- 颊部 : 颊部略向外倾斜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小于眼间距,小于上眼睑宽
- 鼓膜、鼓环 : 鼓膜圆,其直径略大于眼径的l/2
- 颞褶 : 颞褶斜直,其上无疣粒
- 上、下颌 : 上颌有齿
- 犁骨齿 : 犁骨齿两小团
- 声囊 : 有单咽下外声囊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略小于体长之半
- 指、趾 : 第一指短小
- 指关节下瘤 : 显著
- 内、外掌突 : 小疣多
- 第二性征 : 雄蛙第一指婚垫乳白色
- 雄性线 : 有雄性线
- 后肢 : 后肢短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至鼓膜后缘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不相遇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短于股,足长于胫
- 指、趾端 : 指、趾端有吸盘和边缘沟
- 指、趾式 : 指式:3>2≈4>1;趾式:4>3≥5>2
- 指、趾蹼式 : 指间基部具蹼,外侧3趾间具半蹼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小
- 蹠趾腹面疣 : 小疣多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椭圆形,外蹠突小而明显
- 皮肤、体色 : 背面光滑,胸、腹及股腹面密布多角形扁平疣粒。背面颜色变异大,多为绿色、灰褐色或棕黄色,鼻眼之间多有深色线纹,眼间有深色斑,背部常有黑褐色斑纹;颞褶至体侧达胯部多有一条灰褐色曲线和斑纹,四肢具深色横纹或无;腹面乳白,雄蛙咽喉部为紫褐色。
- 卵 : 卵径1.4mm左右;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乳黄色
- 蝌蚪 : 第27-28期蝌蚪全长31mm,头体长12mm左右,尾长为头体长的150%;头体背面棕黄色,尾部色略浅有褐色麻斑,尾肌弱,上尾鳍起自背中部,尾鳍高而薄,边缘斑纹密集,尾末端细尖;唇齿式为Ⅰ:1+1/Ⅲ;上唇中央无乳突,口角及下唇乳突多为两排。
- 生境: 该蛙生活于海滨平原到海拔900m左右山地。
- 习性: 成蛙常栖息于稻田、水坑、沼泽及其附近的林缘灌丛或杂草丛中,捕食多种昆虫及小动物。10月上旬在向阳的泥土中冬眠,翌年5月上旬出蛰。雄蛙在夜晚或雨后常发出“嘎—嘎”的响亮鸣声。产出的卵几粒或几十粒粘连成片附着于水草上。5天左右孵出小蝌蚪。蝌蚪多在静水中下水层活动。
- 繁殖季节: 5月中旬,6月















-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国外分布于俄罗斯东部海滨地区,朝鲜,日本
- 同物异名: Hyla stepheni, Hyla ussuriensis (东北雨蛙), Dryophytes japonicus
- 2021-08-21 吴云鹤修改了蝌蚪
- 2021-08-19 吴云鹤修改了蝌蚪
- 2021-08-19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08-19 吴云鹤修改了体长
- 2021-08-19 吴云鹤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19-07-25 陈宏满修改了同物异名
- 2015-04-23 张宝林添加此条目
308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雨蛙科 Hylidae
-
雨蛙属 Hyla
-
日本雨蛙 Hyla japonica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雨蛙科 Hylidae
-
雨蛙属 Hyla
-
日本雨蛙 Hyla japonica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雨蛙科 Hylidae
-
雨蛙属 Hyla
-
日本雨蛙 Hyla japonica
-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2012)
-
无尾目 Anura
-
雨蛙科 Hylidae
-
雨蛙属 Hyla
-
东北雨蛙 Hyla ussuri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