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ptobrachium bompuSondhi and Ohler, 2011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

  • 模式产地: 中国:西藏:墨脱县南部波普;E92.6844,N27.1169,1940m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SFI No. KA0001/200905)保存于印度国家森林研究所
  • 雄性上唇缘无刺;头宽大于头长;鼓膜不显;第二指最短;指、趾端膨大;胫长大于头体长的40%;趾蹼达第四趾的外3*1/2关节和第五趾的外2关节处;内蹠突的长度与第一趾几乎等长;背部及体侧皮肤有明显且不规则黑色网纹;腹部皮肤暗紫色,其上满布白色小斑点;虹膜有三种类型,一种两眼均为蓝灰色,一种两眼均为黑色,一种一侧眼为蓝灰色,另一侧眼为深棕色;瞳孔黑色。
  • 体长 : 雄性体长47.0-53.5mm(N=8)
  • 体型 : 体圆
  • 头 : 头宽大于头长
  • 吻 : 吻端圆
  • 吻棱 : 吻棱明显不突出
  • 鼻孔 : 圆形
  • 颊部 : 颊部平直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与鼻眼距几乎等距,小于鼻吻距
  • 眶间区 : 眶间区平直,大于上眼睑宽和鼻间距
  • 瞳孔 : 瞳孔纵置
  • 鼓膜、鼓环 : 鼓膜不显
  • 颞褶 : 明显
  • 舌 : 舌大,心形,后端微缺
  • 犁骨齿 :
  • 前肢 : 细长
  • 指关节下瘤 : 显著
  • 内、外掌突 : 内外掌突均显著隆起,内着略大
  • 后肢 :
  • 后肢贴体前伸 : 胫跗关节达眼后角
  • 指、趾端 : 指、趾端圆形,略膨大,无指沟
  • 指、趾式 : 指式:Ⅱ<Ⅰ<Ⅳ<Ⅲ;趾式:Ⅰ<Ⅱ<Ⅴ<Ⅲ<Ⅳ
  • 趾关节下瘤 : 显著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显著,其长度与第一趾几乎等长,无外蹠突
  • 皮肤、体色 : 生活时,体背为棕灰色,其上均有明显的黑色网纹,体侧颜色略淡,鼓膜区的颜色稍深;四肢背面有明显黑色横纹;上下唇缘稍白;头、身体及四肢腹面深紫色,满布细小白色痣粒,喉部皮肤粗糙;胸腺小,圆形,位于胸部两侧前肢后缘;股腺小,白色;虹膜有三种类型,一种两眼均为均匀的蓝灰色,一种两眼均为黑色,一种一侧眼为蓝灰色,另一侧眼为深棕色;瞳孔黑色。
  • 蝌蚪 : 酒精保存后,体背及尾为棕黄色,其上有深灰色斑点;腹部白色;尾部肥厚,末端圆形,上、下唇缘均有游离状乳突,口角亦有少量唇乳突;上唇缘中间存在约一乳突宽度的缺刻;下尾鳍比上尾鳍颜色略淡;齿式为II:4+4/4+4:I或I:4+4/4+4:I。
  • 生境: 栖息于海拔 1400-1940 m 的溪流环境中
  • 习性: 2015 年 4 月 28 日夜间在西藏 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外的小型溪流听见其单音节鸣叫,白天多为单声,夜间单声和连声交替。其中 1 号标本躲藏于溪边松软的泥土下鸣叫,另 2 号标本在溪边长有苔藓和杂草的石头上鸣叫,未找到 雌性个体。次日在格林村沼泽地边树林的溪流里听见雄性鸣叫声。 2016 年 4 月 22 日夜间在格林村 外另一条小型溪流内听到较多雄性鸣叫,多为单声;发现 1 个个体趴伏在水里,其余多躲避于倒木 下,另在溪边灌木丛中采到 1 号雌性标本,在格林沼泽地边树林的溪流里也听见鸣叫,采到 1 号雄 性标本。 2016 年 9 月在格林村外和格林沼泽地树林里均未听见鸣叫,在沼泽地树林中发现 3 号变 态不久的幼体。
  • 繁殖季节: 4月
  • 中国西藏墨脱县及南部;国外分布于不丹、印度
  • 2023-05-25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25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25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05-24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24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1-10-06 吴云鹤修改了蝌蚪
  • 2021-10-06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10-06 吴云鹤修改了体长
  • 2020-08-10 沈文菁修改了蝌蚪
  • 2020-08-10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08-10 沈文菁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20-06-27 陈宏满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06-27 陈宏满修改了蝌蚪
  • 2020-06-27 陈宏满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17-08-21 陈宏满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