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突蟾属 Leptobrachella

Leptobrachella asperaWang, Lyu, Qi, and Wang, 2020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收录编辑:沈文菁

信息汇总:董文捷

审核:吴云鹤

  • 模式产地: 中国:云南:绿春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22.89°N,102.29°E, ca. 1930 m a.s.l.
  • (1)体型小,雄性成体吻肛长22.4mm,雌性成体25.0-26.4mm;(2)背部皮肤粗糙,密布圆形痣粒,具疣粒和腺褶;(3)虹膜双色,上半为琥珀色,下半银色;(4)鼓膜明显,鼓上线黑色明显;(5)雌雄指间均不具蹼,指侧不具缘膜,趾具微蹼,侧缘膜窄;(6)趾腹面纵脊不在关节处中断;(7)指式:I < IV < II < III,趾式:I < II < V < III < IV;(8)跟部刚好相遇,胫跗关节达到眼中央到眼前角之间区域;(9)背部灰棕色至黄褐色,具小的浅橙色颗粒和明显的深褐色斑纹,并有不规则的浅橙色或灰白色斑纹;(10)侧面具几个扩大的具淡黄绿色边缘的深色斑块;(11)腹部表面乳白色,在胸部和腹部有明显的较规则暗斑。
  • 体长 : 雄性成体吻肛长22.4mm,雌性成体25.0-26.4mm
  • 体型 : 体型小
  • 头 : 头长略大于头宽
  • 吻 : 吻稍突出,稍超出于下颌边缘
  • 吻棱 : 吻棱稍圆
  • 鼻孔 : 鼻孔距吻部比距眼更近
  • 颊部 : 颊部轻微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大于上眶间距
  • 眼 : 眼径大于鼓膜径,但小于吻长
  • 眶间区 : 眶间区平坦
  • 瞳孔 : 竖直
  • 鼓膜、鼓环 : 鼓膜圆形,明显,略凹,直径大于鼓膜-眼距离,上缘与鼓上棱相连
  • 颞褶 : 鼓上棱明显,从眼后角延伸至腋上腺
  • 舌 : 后端缺刻深
  • 犁骨齿 : 犁骨齿缺乏
  • 声囊 : 声囊孔成对,呈裂缝状,位于口底的后侧靠近下颌边缘
  • 指、趾 : 明显的纵脊出现在第3到第5趾下,不间断
  • 指关节下瘤 : 指关节下瘤缺乏
  • 内、外掌突 : 大而圆的内掌突与小而圆的外掌突分辨明显
  • 第二性征 : 婚垫缺乏
  • 后肢贴体前伸 : 胫跗关节达到眼前角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轻微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为吻肛距的47%
  • 指、趾端 : 指端圆,稍膨大;趾端圆,稍膨大
  • 指、趾缘膜 : 指侧缘膜缺乏;趾均具窄缘膜
  • 指、趾式 : 指长顺序为:I<IV<II<III;趾长顺序:I<II<V<III<IV
  • 指、趾蹼式 : 指蹼缺乏,趾微蹼
  • 趾关节下瘤 : 趾关节下瘤缺乏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大,呈椭圆形;外蹠突缺乏
  • 皮肤、体色 : 背部皮肤粗糙,具有较密的圆锥形痣粒、疣粒和腺褶;腹部皮肤光滑;胸部表面具稀疏小疣粒;胸腺和股腺呈椭圆形,胸腺与指尖和股腺等大,股腺位于大腿后腹表面,与膝盖的距离比肛门近,腋腺发达,腹侧腺清晰并突起,形成不完整的线。背部灰棕色,存在小的浅橙色痣粒,具明显的深棕色斑纹,散布有不规则的浅橙色和灰白色色斑。眼前角之间具深棕色倒三角形图案,与眶间区的深棕色“W”形斑纹以及腋间的“W”形斑纹相连。鼓膜深棕色。体背和四肢上有淡橙色的小痣粒;眼下方具一深褐色斑点;四肢、指、趾的背面具横向的深褐色条纹;体侧从腹股沟到腋窝存在明显的具浅黄绿色边缘的深褐色斑块;肘部和上臂有明显的铜橙色。喉、胸部和腹部的腹表面呈乳白色;喉部有明显的灰白色云状斑点,胸部和腹部有明显的黑色斑块;四肢腹部表面灰紫色,散布灰白色斑点和小斑块。腋上腺呈铜橙色;股、胸和腹侧腺呈灰白色。虹膜双色,上半部琥珀色,下半部银色
  • 生境: 该种在一条山路的排水沟中被发现。山路被海拔约1930米的阔叶林所包围,不靠近任何山涧。
  • 繁殖季节: 在2019年调查中,从3月31日到6月1日间未听见雄性鸣叫。
  • 目前仅知其分布于模式产地云南省绿春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靠近中国和越南的边界。
  • 2021-10-16 张栋儒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10-05 吴云鹤修改了颞褶
  • 2021-10-05 吴云鹤修改了鼓膜、鼓环
  • 2021-10-05 吴云鹤修改了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2021-10-05 吴云鹤修改了颊部
  • 2021-10-05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01-08 沈文菁修改了生境
  • 2020-12-12 沈文菁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