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突蟾属 Leptobrachella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收录编辑:张栋儒

信息汇总:石胜超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CIBEMS 20190422HLJ2-1 保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1)体型大小中等,雄性体长25.8–32.6mm,雌性体长33.7–34.1mm;(2)两胁具显著黑斑;(3)趾间具蹼迹,趾侧缘膜窄,趾下肤棱在关节处断开;(4)腹面奶白色,具不规则棕色斑;(5)背部皮肤相对光滑,仅细小痣粒或短肤棱;(6)虹膜上部铜色,下部银灰色;股后部黑灰色斑小或无;(7)蝌蚪体背半透明浅棕色,尾部无斑点;蝌蚪唇齿式I:3+3(2+2)/2+2:I;(8)鸣叫单调,主要由重复的较长鸣声构成,主频4831.9 ± 155.8 Hz,鸣声长544.5±146.8 ms。
  • 体长 : 雄性体长25.8–32.6mm,雌性体长33.7–34.1mm
  • 体型 : 中等
  • 头 : 头长大于头宽
  • 吻 : 从背面看,吻端钝圆形,从侧面看吻端钝而突出
  • 吻棱 : 明显
  • 鼻孔 : 椭圆形,距离吻端较眼更近
  • 颊部 : 垂直,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小于吻眼距,大于上眼睑宽
  • 眼 : 眼径大于鼓膜径,但小于鼓膜径的两倍及吻长
  • 眶间区 :
  • 瞳孔 : 纵向
  • 鼓膜、鼓环 : 鼓膜圆形,明显;鼓环略凸出
  • 颞褶 : 显著
  • 上、下颌 : 上颌略突出于下颌
  • 舌 : 舌大小中等,舌后具缺刻
  • 犁骨齿 : 无犁骨棱和犁骨齿
  • 声囊 : 单咽下内声囊
  • 背侧褶 :
  • 前肢 : 细长
  • 前臂 : 雄性无明显增大
  • 指、趾 : 细长
  • 指关节下瘤 :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大,近圆形,与外掌突完全分离
  • 第二性征 : 雄性成体具单咽下内声囊,繁殖期指背无婚垫,泄殖腔至股后腺处中间具股脂腺(femoral adipose glands)
  • 雄性线 :
  • 后肢 : 细长,约为体长的165%
  • 后肢贴体前伸 : 胫跗关节达眼中部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部分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略等于足长,略小于股长,略小于体长一半
  • 指、趾端 : 略膨大,圆形
  • 指、趾缘膜 : 指无缘膜,趾侧缘膜窄
  • 指、趾式 : 指长顺序为:I<II<IV<III;趾长顺序:I<II<V<III<IV
  • 指、趾蹼式 : 指间无蹼;趾间具蹼迹,蹼式I2–3II2–3¼III2¾–4IV4¼–2½V
  • 趾关节下瘤 :
  • 蹠趾腹面疣 :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小,椭圆形,外蹠突缺失
  • 皮肤、体色 : 头体背部皮肤较光滑,有稀疏的小痣粒,没有肤棱;上眼睑具数个小凸起;四肢背面具小疣粒和凸起;头侧光滑;腹部皮肤光滑;胸腺扁平而不明显;股后腺略浮肿,显著;肩腺明显隆起;腹侧腺从腋后延伸至鼠蹊部。保存时,头体背部灰棕色,上眼睑之间具棕黑色三角形图案;肩部具深灰棕色不规则斑,斑块边浅灰色;头侧灰色,在鼻前,颊部及眼下区域具三道垂直黑条纹;颞褶下方(包含鼓膜大部分及颞部上半部分)呈棕黑色;两胁下部灰色,具5到8个大黑点斑,大者尺寸与鼓膜相当;四肢(除了上臂)、指及趾背面浅棕色,具深棕色横斑;咽部浅烟棕色,边缘具黄白色点斑;胸部和腹部黄白色,具浅棕色细纹,细纹在胸部及腹侧较密;前臂黄色,四肢腹面具备细小黄;胸腺、股腺、肩腺及腹侧线奶黄色。生活时,头体背面棕黄色,头部和背部的图案黄棕色;四肢背面底色为黄棕色,上臂背面和胫跗关节黄色,横斑浅棕色;头背和两胁汇总棕色,具黑斑;腹面色浅,后部和手臂腹面粉色,边缘具奶白色图案;胸和腹部奶白色,棕色斑在胸部和腹侧较密;四肢腹面粉色,具稀疏的奶白色点,股部后侧无灰黑色斑块;腹侧腺、股腺、胸腺奶白色,肩腺灰黄色;上眼睑铜色,下眼睑银灰色,均散布数条树状暗隙。此外,体背颜色有深棕色、黄棕色和灰棕色的变异
  • 蝌蚪 : (36期蝌蚪)身体背视长椭圆形,在心脏附近最宽;身体略扁,体高为体宽的135%;体侧囊状结构明显;吻端圆,吻长为体长的23%;眼径为体长8.2%;松果眼和鼻泪管不可见;鼻孔近卵圆形,中等大小,被3-4枚皮瓣包裹,距离瞳孔较吻端近;出水管短,位于身体中部略靠后。尾发达,尾长为体长的243%;上尾鳍从尾部的约第8肌节平缓隆起,一直延伸至尾尖;下尾鳍与肛管相连,往后缓慢正高,上下尾鳍都在尾后端约1/3处最高。肛管中等大小,开口朝右。蝌蚪身体无明显腺体。蝌蚪唇齿式I: 3+3(2+2)/2+2: I。蝌蚪生活时背面半透明浅棕色;身体和尾部肌肉呈透明的浅棕色,体背有铜色细点;尾鳍透明,仅上尾鳍具浅棕色细点。虹膜铜色。体侧囊状结构及腹面透明
  • 生境: 栖息在海拔783m-1806m阔叶林下植被茂密的山溪
  • 习性: 夜间在溪流边的茂密草丛下鸣叫
  • 繁殖季节: 繁殖鸣叫在4月20日至5月5日可听到
  • 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黑龙江河 29.565906° N, 103.393002° E, 783 m a.s.l
  • 2024-01-02 张栋儒修改了基本信息
  • 2023-07-22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07-22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07-22 张栋儒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21-10-18 张栋儒修改了蝌蚪
  • 2021-10-18 张栋儒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08-19 张栋儒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