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名称所对应的有效名为邛崃原指树蛙 Kurixalus qionglaiensis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收录编辑:张栋儒

信息汇总:侯勉

审核:侯勉

  • 为原指树蛙属小型种;吻棱显著;前眶间距略小于上眼睑长,后眶间距与上眼睑长几相等;眶径大于吻长;鼓膜清晰;犁骨齿清晰,每边6齿;舌后端分叉;指间几无蹼,仅基部略有蹼迹;趾间约1/2蹼;指端均有吸盘,但均小于鼓膜;有大的指(趾)下瘤;前肢贴体前伸腕关节远超吻端;后肢贴体前伸胫跗关节达眶中部与颊部之间;具一枚小的椭圆形内跖突;无外跖突;背面皮肤粗糙,有显著的不规则瘰粒,体侧皮肤光滑有少量小瘰粒,腹面满布粒疣;背面黄棕色,有一个大的钟漏形暗斑;体侧淡黄色,腹面自头至胸上部白色,喉部满布暗色斑纹,胸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深色斑块。胸下部白色,腹部暗紫色,该区域有成片的疣粒,部分疣粒黑色。
  • 体型 : 体型纤瘦且扁平;为本属种小型种
  • 头 : 头适中,扁平;头长与吻肛长之比为40.78%,头长大于宽(头宽与头长之比为88.24%;头高与头长之比为48.25%)
  • 吻 : 吻钝,显著突起(鼻眼距与吻肛长之比为15.01%),鼻棱明显,吻突出于下颌,口裂后端达鼓膜中部;吻端下缘略有凹陷
  • 吻棱 : 吻棱显著
  • 鼻孔 : 鼻孔突出,隆起,椭圆形,位于吻两侧,其位置相对于眼眶更接近吻端(鼻眼距与吻眼距之比为51.75%),鼻间区域窄且凹陷(鼻间距与眶径之比为50.70%)
  • 颊部 : 颊部倾斜并略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眼距小于眶径(鼻眼距与眶径之比为44.04%);瞳孔圆形;上眼睑长略大于前眶间距但小于后眶间距(前眶间距与上眼睑长之比为91.94%;上眼睑长与后眶间距之比为94.48%;后眶间距与头宽之比为57.61%)
  • 眼 : 眼大(眶径与头长之比为43.25%)
  • 瞳孔 : 瞳孔圆形
  • 鼓膜、鼓环 : 鼓膜长显著小于眶径但略大于第3指指盘宽(鼓膜长与眶径之比为44.21%;第3指指盘宽与鼓膜长之比为88.89%),鼓眼距与鼓膜长之比为56.35%
  • 颞褶 : 颞褶清晰,自眶后经鼓膜上缘向后延伸到肩上区域
  • 上、下颌 : 下颌端部内缘缺刻明显
  • 舌 : 舌大(约占口腔空间之一半),梨形,背面光滑,仅前端与口腔相连,后端深分叉
  • 犁骨齿 : 犁骨齿显著,有两组,分别位于两个内鼻孔的内侧,每侧具6齿
  • 前肢 : 前肢瘦长,其长约为吻肛长之62.16%,显著短于后肢(前肢长与后肢长之比为47.18%);前肢贴体前伸时,腕关节大大超出吻端,而肘关节达鼻部
  • 指关节下瘤 : 指下瘤大而清晰,掌心位于外侧三指间的区域有一些不清晰的疣粒,尤其是第3指基部下方;指下瘤排序为1-1-2-1
  • 内、外掌突 : 内侧第1指基部有一枚扩大的椭圆形掌突,另外两枚掌突位于外侧两指基部,
  • 后肢 : 后肢长而壮,其长约为前肢长的两倍和体长的1.32倍(前肢长与后肢长之比为47.18%;吻肛长与后肢长之比为75.69%)
  • 后肢贴体前伸 : 后肢贴体前伸时胫跗关节达颊部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与吻肛长之比为40.41%;足长与与吻肛长之比为41.09%;股长与吻肛长之比为36.45%
  • 指、趾端 : 指端膨大,有圆而扁的指盘,指盘上下部分在端部为指沟分开;第3指盘最大,其宽为前肢长的35.64%,第1指盘最小,其宽为前肢长的24.24%;趾端膨大,有圆而扁的指盘,指盘上下部分在端部为趾沟分开,其宽小于同序数的指盘
  • 指、趾缘膜 : 第4指外缘有清晰的锯齿状缘膜;第5趾外缘皮肤显著呈锯齿状
  • 指、趾式 : 指长排序为1<4<2<3;趾长排序为1<2<5<3<4(第1趾长与吻肛长之比为9.07%,与后肢长之比为6.88%;第4趾长与吻肛长之比为24.01%,与后肢长之比为18.22%)
  • 指、趾蹼式 : 蹼迹略显,约为指基到最近的关节下瘤间区域的30%;趾间满蹼,蹼序为I(1)-(1)II(0)-(2)III(1)-(2)IV(2)-(0)V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大而圆,其数量依序为:1, 1, 2, 3, 2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突出,椭圆形(内蹠突长与第一趾长之比为64.51%);无外蹠突;内蹠区域有小瘰粒
  • 皮肤、体色 : 皮肤粗糙,背面满布小疣粒和少量不规则的腺褶及大疣粒,眶上有少量扩大的疣粒;眶后过鼓膜前缘至肩上部有一些略扩大的疣粒组成颞褶;除眶间中点松果体处有一枚显著扩大的疣粒外,其余部分的疣粒尺寸都很均匀;体侧光滑,散步有一些不清晰的疣粒;四肢背面有显著的不规则大疣和嵴疣;腹面具疣粒,腹部尤为明显;肛部区域布有大量的扁疣。背部底色黄褐色;背面有一镶黑色宽边的沙漏形深棕色大斑,其前缘为一位于眶间中部区域的黑色带纹,其中部的黑色带纹位于颈部,其后缘达于腰部;头背前部棕色;腰部侧上方和后方棕黄色;前肢背面黄棕色,有镶黑边的暗棕色横纹,肩前有一条,其余两条位于前臂上;指背颜色与前臂一致,外侧三指上有显著的镶黑边的暗棕色横纹,其数量为第4指3条、第3指2条、第2指1条但非常不清晰;后肢背面黄棕色,股部、胫部、跗部及足部均各有3条镶黑边的暗棕色带纹,当后腿折叠时上述带纹可重叠;趾背颜色与后腿一致,外侧3趾上有显著的镶黑边的暗棕色横纹,其数量为第5趾4条、第4趾5条、第2趾2条但非常不清晰;指(趾)盘背面浅黄棕色;趾蹼底色与趾盘相同;腰胯区域前部黄棕色,后部白色镶并在腰部有一黑斑;肛上1/3区域白色有扩大的黑斑及一些黑点,其状若展翅蝴蝶;腹面自头至胸上方白色,头腹面有一些不规则花纹,胸下部至腹部暗紫色,布有一些成片的黑疣;瞳孔黑色镶金色边,虹膜苍白布有不规则黑线纹、金色点斑和花纹。
  • 生境: 其产地为一狭窄的小山谷,本种栖息于竹阔混交林中,已知繁殖沼泽坑4个,均位于该山谷河流沿线区域
  • 习性: 人工饲养下,它们能主动摄食蟋蟀和蟑螂,总体上更喜食后者
  • 繁殖季节: 4-5月观测到雄蛙求偶鸣叫,4月下旬见到交配个体,通常有10-20只雄性个体聚集在沼泽坑边,而仅观察到1-2只雌性出现在该群体中。雌性将卵产于沼泽坑边地面上,卵粒会被雨水冲入坑内
  • 目前仅知分布于模式产地: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县平乐镇
  • 2025-03-24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5-03-24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基本信息
  • 2025-03-24 卢宸祺 卢宸祺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12-31 张栋儒修改了指、趾蹼式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模式产地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基本信息
  • 2022-02-20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2-01-19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2-01-19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2-01-19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2-01-19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1-12-30 张栋儒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