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hynobius guizhouensisLi, Tian, and Gu, 2010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II - DD

收录编辑:吴云鹤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LTHC 0711005 ) 保存于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
  • 全长 : 雄鲵全长176.0–184.0mm,雌鲵全长157.1–203.4mm
  • 头 : 头部扁平呈卵圆形
  • 吻 : 钝圆,略突出于下唇
  • 鼻孔 : 近吻端,鼻间距大于眼间距
  • 囟门 : 前颌囟大
  • 眼 : 眼位于头背两侧,上眼睑宽,略大于眼径之半
  • 枕部“V”形棱脊 : 上眼睑后方至头顶中部有“V”隆起,中间略凹陷
  • 唇褶 :
  • 上、下颌 : 上、下颌有细齿
  • 舌 : 舌较长,长椭圆形,占口腔底部的一半,舌前端和两侧稍游离
  • 口角 : 口角位于眼后方
  • 犁骨齿 : 犁骨齿列长,呈“w”形,每侧有齿12–17枚,起于内鼻孔后缘内侧,向前至两内鼻孔前缘的水平位置,然后向中线作弧形弯曲,在眼眶之间前缘中线处几相遇
  • 颈褶 :
  • 躯干 : 躯干圆柱状,背腹略扁
  • 肋沟 : 肋沟12–13条
  • 前肢 : 明显较后肢细
  • 前肢贴体向前 : 第2指端达眼径中部
  • 前后肢贴体相对 : 指、趾端重叠
  • 指、趾式 : 指式:2>3>4>1;趾式:3>4>2>5>1
  • 指、趾角质鞘 :
  • 掌、蹠突 :
  • 尾鳍褶 : 尾背鳍褶起始于尾基部上方,末端多钝尖
  • 第二性征 : 雄鲵肛部隆起明显,肛裂前缘内面有1个乳白色突起,雌鲵肛孔呈椭圆形隆起
  • 皮肤、体色 : 头后至尾基部脊沟明显,尾部肌节间有浅沟;皮肤较光滑,头部、体背及四肢背面无小白点。生活时整个背面紫褐色,有不规则的橘红色或土黄色近圆形斑,斑块的大小、多少和形状变异较大
  • 幼体 : 幼体全长66.6–74.4mm(平均71.8mm,n=10)时,体背和尾部灰色,杂以深褐色斑,身体腹面色浅;吻圆,头部扁平;躯干部至尾渐侧扁;口裂小,唇褶明显;躯干部脊沟和肋沟明显;尾背鳍褶起始于肛裂后约3mm处;指、趾末端有爪状黑色角质物
  • 生境: 该鲵生活于海拔1400–1700m的较高山地区。沟边箭竹和灌木茂密,将溪沟上空遮掩,溪边水草茂盛。
  • 习性: 成体非繁殖期远离水域,生活在植被繁茂、地表枯枝落叶层厚、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幼体栖息在小溪内回水处。溪沟宽2m左右,水深40cm以下,水流平缓,水质清澈,水底为砂石,部分水域有落叶沉积;3月或11月溪内水温7–8℃,pH值6.7。
  • 贵州省贵定县
  • 2021-10-08 张栋儒修改了幼体
  • 2021-10-08 张栋儒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10-08 张栋儒修改了第二性征
  • 2021-10-08 张栋儒修改了犁骨齿
  • 2020-06-27 陈宏满修改了幼体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