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属 Bufo
哀牢溪蟾 Bufo ailaoanus
华西蟾蜍 Bufo andrewsi
无棘溪蟾 Bufo aspinius
大蟾蜍 Bufo bufo
隐耳溪蟾 Bufo cryptotympanicus
广东溪蟾 Bufo exiguus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绿春溪蟾 Bufo luchunnicus
孟连溪蟾 Bufo menglianus
缅甸溪蟾 Bufo pageoti
红斑蟾蜍 Bufo rubroventromaculatus
东北蟾蜍 Bufo sachalinensis
史氏蟾蜍 Bufo stejnegeri
疣棘溪蟾 Bufo tuberospinius
永德溪蟾 Bufo yongdeensis
云岭蟾蜍 Bufo yunlingensis
- 模式产地: 中国:云南:丽江市;8500 ft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AMNH5769)
- (1)雌性亚成体,体长53.6mm;(2)头长与头宽几乎相等;(3)吻端圆而高,突出于下颌;(4)吻棱显著,吻背微凹陷;(5)颊部近垂直,几乎不凹陷;(6)鼻孔略靠近吻端;(7)鼓膜小而圆;无犁骨齿;(8)舌长椭圆形,后端无缺刻
- 体长 : 雌性亚成体体长53.6mm
- 头 : 头长与头宽几乎相等
- 吻 : 吻端圆而高,突出于下颌
- 吻棱 : 吻棱显著,吻背微凹陷
- 鼻孔 : 鼻孔略靠近吻端
- 颊部 : 颊部近垂直,几乎不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上眼睑宽大于鼻间距,小于眼间距
- 眼 : 眼径大于鼓膜径,但小于吻长
- 鼓膜、鼓环 : 鼓膜小而圆;无犁骨齿
- 舌 : 舌长椭圆形,后端无缺刻
- 前肢 : 较细长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超过体长之半
- 指、趾 : 趾略扁
- 指关节下瘤 : 第二、三指近端关节下瘤成对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小,椭圆形,外掌突大而圆
- 后肢 : 粗短
- 后肢贴体前伸 : 贴地前伸时雄性达肩部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不相遇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脚长长于胫长
- 指、趾端 : 指端钝圆;趾端钝尖
- 指、趾缘膜 : 指侧微具缘膜;趾侧缘膜显著
- 指、趾式 : 指长序:I<II<IV<III;第三趾略长于第五趾,趾长序为:I<II<V<III<IV
- 指、趾蹼式 : 约1/3蹼,内侧3趾的外侧及第五趾内侧之蹼几乎达趾端,第四趾蹼几乎达近端第二关节下瘤,蹼缘缺刻较深,蹼式为:I 0-1 II 1-1 III 1-2 IV 2-0 V
- 趾关节下瘤 : 第三、四趾关节下瘤成对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高而椭圆,外蹠突略小而圆
- 皮肤、体色 : 皮肤粗糙;吻背、头顶及上眼睑有小疣,体背面有稀疏的瘰粒,期间散步大小疣粒,上面均具刺或刺迹;耳后腺大,长椭圆形;耳后腺之间有排列成“∧”形的大疣;胫部大瘰粒显著;体侧及整个腹面满步大小刺疣;内跗褶显著。生活时背面棕灰色,杂以绛红色斑点;吻背至肛上方具一条极细的、不明显的灰色脊线,枕后部至肛上方具一条较宽、不甚规则的灰白色脊纹;耳后腺外侧和肩上方具一条不规则的棕黑色纵纹。腹面浅黄褐色,隐约有灰色不规则斑点。
- 生境: 2015年5月23日夜间在澜沧江河谷一条溪边的杂草丛中采到,海拔约2400 m,仅发现1号标本
- 在西藏仅发现分布于芒康县曲孜卡乡,在国内还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费梁等(2009)记录华西蟾蜍在国内还分布于重庆、甘肃、广东、广西、湖北和陕西,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 同物异名: Bufo bufo wrighti Schmidt and Liu, 1940; Bufo wolongensis Herrmann and Kühnel, 1997; Bufo kabischi Herrmann and Kühnel, 1997
-
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 D-loop 和 ND1-ND2, Fu 等 (2005) 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鉴定为华西蟾蜍的个体没有聚为一个单系,因此建议将华西蟾蜍定为中华蟾蜍的同物异名。形态上,中华蟾蜍与华西蟾蜍的蝌蚪形态和成体体色有差异 (刘承钊和胡淑琴, 1961),但是两者并不容易区分。考虑到 Fu 等 (2005) 的研究中没有与来自模式产地的华西蟾蜍标本进行比较,不能排除存在物种鉴定错误的可能。本研究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 12-16S rRNA,发现西藏芒康县曲孜卡乡的一号标本与来自云南西北和四川西部的华西蟾蜍聚为一支。本研究暂将采自西藏芒康县曲孜卡乡的 1 号亚成体标本定为华西蟾蜍。华西蟾蜍的有效性需要在比对模式标本,扩大种群后进行进一步研究验证。曲孜卡标本的前臂及手长大于体长之半,与华西蟾蜍基本吻合,但其背部有脊线,腹面几乎无斑,与华西蟾蜍又有差异(费梁等,2009);其前臂及手长大于体长之半,背面瘰粒和疣粒较小而突起,背部有脊线等特征,与中华蟾蜍 - 芒康金沙江河谷种群 (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背面瘰粒和疣粒大而扁平,无脊线) 不同;其前臂及手长大于体长之半、腹面几乎无斑、后腹部和股腹面无黑色斑块,与中华蟾蜍- 青藏高原高海拔种群 (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腹部、后腹部和股腹面有黑色斑块) 不同。编写:张栋儒编辑:张栋儒2023.05.14
- 2023-05-24 张栋儒修改了省级分布
- 2023-05-24 张栋儒修改了省级分布
- 2023-05-24 张栋儒修改了省级分布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15-04-23 添加此条目
616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蟾蜍科 Bufonidae
-
蟾蜍属 Bufo
-
华西蟾蜍 Bufo andrewsi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蟾蜍科 Bufonidae
-
蟾蜍属 Bufo
-
华西蟾蜍 Bufo andrewsi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蟾蜍科 Bufonidae
-
蟾蜍属 Bufo
-
华西蟾蜍 Bufo andrewsi
-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2012)
-
无尾目 Anura
-
蟾蜍科 Bufonidae
-
蟾蜍属 Bufo
-
华西蟾蜍 Bufo andrew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