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角蟾属 Boulenophrys

Boulenophrys yaoshanensisQi, Mo, Lyu, Wang & Wang,2021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收录编辑:张栋儒

信息汇总:王健

审核:王健

  • 模式产地: 中国:广西:来宾市:金秀县:大瑶山;24.1602°N,110.2304°E, 1200 m a.s.l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SYS a002189)保存于中山大学生物标本馆
  • (1)体型小,雄性头体长32.5-42.6mm,雌性46.6-47.4mm;(2)吻端背视观钝圆;(3)鼓环清晰,雄性眼径与鼓膜径之比为1.38-1.85,雌性为1.50-1.77;(4)犁骨棱弱,无犁骨齿;(5)舌圆形,后端无缺刻;(6)后肢细长,跟部相遇或略重叠,胫跗关节贴体前伸达眼部;(7)雄性胫长与头体长之比为0.45-0.51,雌性为0.44-0.47,雄性足长与头体长之比为0.63-0.73,雌性为0.63-0.67;(8)趾侧无缘膜,趾间微蹼;(9)上眼睑边缘具一角状疣突;(10)体背皮肤略光滑,背中部具一断续的“X”形皮肤棱;(11)腹侧具稀疏大疣粒;(12)体背黄棕色,眼间具一深棕色的三角形斑块,背中部具一“X”形深色斑块;(13)雄性具单咽下声囊;(14)繁殖期雄性第1、2趾背面具黑色的绒毛状婚刺。
  • 体长 : 雄性头体长32.5-42.6mm,雌性46.6-47.4mm
  • 体型 : 体型小
  • 头 : 头宽大于或等于头长
  • 吻 : 吻背视观钝圆
  • 吻棱 : 吻棱发达
  • 鼻孔 : 斜置,椭圆形
  • 颊部 : 稍倾斜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小于吻长,稍大于眼间距
  • 眼 : 眼径大于鼓膜径
  • 眶间区 : 平坦
  • 瞳孔 : 纵置,近菱形
  • 鼓膜、鼓环 : 鼓膜适中,鼓环清晰
  • 颞褶 : 颞褶清晰
  • 舌 : 舌圆形,后端无缺刻
  • 内鼻孔 : 椭圆形,位于上颌骨基部
  • 犁骨齿 : 犁骨棱弱,无犁骨齿
  • 声囊 : 雄性具咽下单声囊
  • 背侧褶 :
  • 指关节下瘤 : 各指基部有或无关节下瘤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大,外掌突较小
  • 第二性征 : 雄性具咽下单声囊;繁殖期雄性第I、II指背面有绒毛状的细密婚刺;雄性肛周疣粒上具角质细刺。
  • 后肢 : 细长
  • 后肢贴体前伸 : 达眼部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相遇或略重叠
  • 指、趾端 : 稍膨大,圆形
  • 指、趾缘膜 : 指/趾侧无缘膜
  • 指、趾式 : 指序:II < I < IV < III;趾序:I < II < V < III < IV
  • 指、趾蹼式 : 指间无蹼,趾间微蹼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不明显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长椭圆形,无外蹠突
  • 皮肤、体色 : 背部皮肤较光滑,具细小的痣粒;腹侧具稀疏大疣粒;上眼睑边缘具一角状小疣粒;背中部具一断续的“X”形皮肤棱;前腿和大腿背面具稀疏大疣粒。腹面皮肤光滑;雄性肛周有具角质细刺的疣粒;胸腺小,靠近腋部;股腺在大腿后侧中部。体背黄棕色,眼间具一深棕色的三角形斑块,背中部具一“X”形深色斑块;四肢背部具深色横斑;颞褶浅色;眼下方具一深色纵斑,始于眼下缘延伸至上唇;喉部和胸部皮肤灰棕色,具深棕色花斑;体腹面灰白色,具乳白色和橘色点斑;四肢腹面灰棕色,具深棕色点斑;手掌和足底棕色,指/趾端浅棕色;内掌突和外掌突红色。胸腺和股腺白色。虹膜棕色。
  • 生境: 栖息于次生阔叶林中的山溪及周边地表落叶层,海拔范围为1200-1500m
  • 习性: 五月至七月,雄性夜间于植物矮枝上鸣叫,雌性发现于林下落叶层。
  • 繁殖季节: 五月至七月
  • 广西来宾市金秀县大瑶山;梧州市蒙山县;桂平市
  • 同物异名: Megophrys minorMegophrys brachykolos; Boulenophrys brachykolos
  • 2023-04-12 张栋儒修改了省级分布
  • 2023-04-12 张栋儒修改了分布点
  • 2023-04-12 张栋儒修改了分布点
  • 2023-04-12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1-12-12 张栋儒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