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角蟾属 Boulenophrys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EN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于中斌

审核:吴云鹤

  • 模式产地: 越南:老街省:沙坝区; 沙坝镇;22.38205ºN,103.78745ºE,1708m
  • 模式标本: 模式标本:VNMN 2017.002,雄性成体。副模标本:VNMN 2017.003,AMS R177676,AMS R177675,AMS R177677,AMS R177678,AMS R177679
  • (1)体型较小(头体长26.7-30.5 mm);(2)上眼睑有非常小的角状突;(3)趾间无蹼但具有缘膜;(4)鼓膜直径/眼径为58-76%;(5)胫骨长/头体长为48.0-56.0%;(6)腹股沟、大腿内侧和小腿外侧呈桔红色;(7); (7) 指、趾间无关节下瘤;(8)内蹠突橙红色;(9)头宽大于头长;(10)头宽/头体长为38.0-42.0%;(11)犁骨棱弱,上有犁骨齿;(12)鸣叫时频率为3.23 kHz
  • 体长 : 体长26.7-30.5㎜
  • 体型 : 体型较小
  • 头 : 头小,头宽大于头长,头宽占头体长的38-42%
  • 吻 : 吻背视观钝圆,侧面观钝而突出,吻背面略凹
  • 吻棱 : 吻棱棱角状
  • 鼻孔 : 鼻孔朝向外侧,较吻端更接近眼睛
  • 颊部 : 颊部垂直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大于眼睑宽,近乎等于上眼睑之间最窄的距离
  • 眼 : 眼径将近是鼓膜最大直径的两倍,与吻长近等长
  • 瞳孔 : 瞳孔椭圆形,扩张时垂直
  • 鼓膜、鼓环 : 鼓膜圆形,垂直朝向,颗粒状,深棕色,其边缘略微凸起,眼到鼓膜距离小于鼓膜最大直径
  • 颞褶 : 颞褶在鼓室上方较窄,在腋窝上方终止,颞褶上方有很多黑色微突起
  • 上、下颌 : 无上颌齿
  • 舌 : 舌中等大,在后部没有清楚的缺刻
  • 犁骨齿 : 犁骨棱不明显,倾斜,与小的犁骨齿略微分开
  • 背侧褶 : 背侧褶较细,从颞褶后延伸到距离股沟的四分之三处
  • 前肢 : 前肢短而结实
  • 前臂 : 前臂短于手长
  • 指、趾 : 手指短而宽;脚趾相对短和宽
  • 指关节下瘤 : 指关节下瘤与指基下瘤缺乏,但3、4指关节处皮肤凸起
  • 内、外掌突 : 无掌突
  • 第二性征 : 雄性个体第2指有椭圆形婚垫,婚垫上有细小的婚刺
  • 后肢 : 后肢相对短而结实,大腿比小腿长,比脚长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占体长的48-56%
  • 指、趾端 : 手指的尖端稍微扩大和扁平成椭圆形的垫,无指沟;趾端略微扩张,趾端无趾沟
  • 指、趾缘膜 : 指间无缘膜;趾有较窄的缘膜
  • 指、趾式 : 指式:3>4>2>1
  • 指、趾蹼式 : 指、趾间无蹼
  • 趾关节下瘤 : 无趾关节下瘤
  • 内、外蹠突 : 无外蹠突,内蹠突显著,橙红色
  • 皮肤、体色 : 生活时身体背表面、四肢和头部背侧表面的皮肤有微弱的疣粒;侧翼有小的散在的疣粒,其中一些散布在黑色的突起中;背部有一较弱的V型肤棱,两边向前延伸到鼓膜和腋窝之间的上方;肤棱上有黑色突起;第二个呈U型肤棱中外侧与背外侧褶皱相连;有小疣粒和黑色突起在小腿的背表面,在大腿和前臂上排列成明显的横向排;眼睑边缘上方具小而尖的疣粒;鼓膜具有疣粒;腹股沟、大腿内表面和小腿外表面呈橘红色;腹股沟区域有大的明显的疣粒;咽部、胸部和四肢腹面光滑;胸腺小而显,稍凸起,与腋窝水平;股腺小,略微突起,有一个位置在每个大腿后侧与膝盖和泄殖腔等距;背部浅棕色;在背面眼之间有颜色较深的Y型标志,其边界米黄色;眼下有竖直的深棕色条纹;眼睑的侧面深色,有单个中等亮度条纹;鼓膜深棕色;后肢和前肢有深色的褐色条纹,前肢的颜色比后肢深;在侧面的疣粒被深色的褐色包围;腹股沟橙色;肩胛和胸部灰褐色;腹部浅灰色具深灰色斑点和白色斑点;大腿腹面粉灰色,有较深的斑点;所有个体泄殖孔上方有一肉质突起。有些个体腋窝区域有鲜艳的橙红色斑块,大腿腹面覆盖着深色斑点。标本头部、身体、前肢和后肢的背侧表面大部分为褐色;两眼之间深棕色斑;在V形和U形肤棱上有深棕色的X形标记,个别个体U型肤棱被V型肤棱所取代;背侧褶和侧面的小疣粒有深色的边缘;吻前和外侧的后眦深褐色;眼睛下方狭窄有垂直的深褐色条,鼓室上覆盖着深褐色斑点;上颚有较深黑色的斑点;前臂背表面有两个深褐色的斑点;第2、3、4指的背表面有深褐色斑点;咽、胸部和腹部前部主要为乳灰色,黄斑上有灰棕色斑点;腹部有深褐色斑点;大腿腹面具灰棕色斑纹,个别个体有明显的深灰色斑点,小腿具灰棕色斑纹;足腹表面灰棕色;泄殖孔周围有深褐色斑点;前肢腹部有浅和暗棕色的杂色和斑点,延伸到手的腹面;内蹠突米黄色;如果有的话,趾尖只有轻微的灰棕色斑点;在脚趾上的侧边缘,浅褐色,没有标记;胸腺和股腺体是浅褐色的
  • 蝌蚪 : 蝌蚪身体细长;鼻孔呈椭圆形,相较于吻更靠近眼睛;鼻间距近似等于眶间距;眼睛位于体侧,瞳孔圆形;出水孔左旋,螺旋管从体壁的中间向外突出,正好在躯干最大宽度后方,并向外侧开放;尾巴占全身长度的68%;背尾鳍较低,特别是在尾巴前半部分;尾基部宽度是身体最大宽度的60%;口盘在体端开口向背部;伞形口盘宽度约占躯干最大宽度的80%;上、下唇均有较深的内侧凹陷;在口部和上、下唇凹陷之间的两侧有边缘下乳头,在边缘集中成一排。活体颜色:背、头和身体为褐色,有深色斑点;明显的苍白的神经丘;口盘半透明,黄褐色,有深褐色的近缘乳头;背鳍和腹鳍不透明,淡黄褐色具斑点;文特尔有白色和棕色斑点;鸢尾橙,有黑点。标本颜色:身体褐色,有深色斑点;口盘半透明的灰色棕色具深褐色的边缘下乳头;背鳍和腹鳍不透明,浅灰棕色,有深色斑点;文特尔有灰色和棕色的斑点
  • 生境: 分布于海拔1400-1722m, 常绿阔叶林宽约1m的岩石底质的河流,河床5-6m,环境已严重破坏
  • 繁殖季节: 全部标本均在被破坏的常绿次生林中发现。雄性鸣叫在2012年6月和2016年6月均有记录,而蝌蚪(37期)在2016年6月被采集,这表明繁殖季节延长或该物种的蝌蚪期较长
  • 国内分布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西南50公里处;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的老街省
  • 同物异名: Panophrys rubrimera
  • 该种在越南由于森林砍伐栖息地破坏而被列为濒危保护动物,在国内缺乏相关数据,未进行濒危等级评定
Tapley et al., 2017
  • 2023-04-10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4-10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4-10 张栋儒修改了分布点
  • 2023-04-10 张栋儒修改了分布点
  • 2023-04-10 张栋儒修改了保护等级
  • 2023-04-10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04-10 张栋儒修改了基本信息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指、趾蹼式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指关节下瘤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前臂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瞳孔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瞳孔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眼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模式产地
  • 2022-01-13 吴云鹤修改了讨论
  • 2021-01-08 沈文菁修改了讨论
  • 2017-12-01 陈宏满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