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rana phrynoides(Boulenger, 1917)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收录编辑:吴云鹤

信息汇总:-

审核:于中斌

  • 模式标本: 全模标本 BMNH 1947.2.3.76–82; BMNH 1947.2.3.76
  • 全蹼或满蹼;两眼间无大疣粒;体背面疣粒较小而稀疏;背部两前肢间没有大疣排成倒“V”形。鼓膜不清晰或略可见轮廓;胸部两刺团略向内斜排列,略呈“/\”形;背部长条形疣粒排列成行,上有少许小黑刺;腹面淡黄色,咽喉部有点状紫色斑纹
  • 体长 : 雄蛙10号最大个体体长89–116mm,雌蛙10号最大个体体长83–112mm
  • 体型 : 健硕
  • 吻 : 吻端圆
  • 吻棱 : 吻棱不显
  • 鼻孔 : 鼻孔近眼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大于眼间距,略大于上眼睑宽,部分个体鼻间距略小于上眼睑宽
  • 瞳孔 : 瞳孔菱形
  • 鼓膜、鼓环 : 鼓膜可见,但不甚清晰,约为眼径五分之三,鼓膜光滑,上无疣粒
  • 颞褶 : 颞褶显著,从眼后经鼓膜上方至肩部
  • 声囊 : 有单咽下内声囊
  • 背侧褶 :
  • 前肢 : 前肢短,雄性成体前臂肌肉甚发达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
  • 指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大,较突出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大,外掌突窄长
  • 第二性征 : 雄性前2指或3指有稀疏小黑刺;雄性成体胸部具一对刺团,两刺团中间边缘清晰,外侧边缘不规则,常向外扩散
  • 雄性线 : 无雄性线
  • 后肢 : 后肢肥壮,较短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不相遇
  • 指、趾端 : 指端钝圆,手指端部膨大
  • 指、趾式 : 指式:3>4>2>1;趾式:4>3>5>2>1
  • 指、趾蹼式 : 趾间全蹼或满蹼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明显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长椭圆形,无外蹠突
  • 皮肤、体色 : 头顶和头侧、前肢皮肤较为光滑,无大疣;体侧、后肢背面及跖部有大小黑刺疣。背部部分疣粒较长,前后排列成与脊椎平行的长线;其余疣粒多为圆点状。背面多为棕褐色或黄棕色,前肢横纹不显,后肢横纹较为清晰。腹面黄色,咽喉部四肢腹面有紫色点状花纹
  • 蝌蚪 : 头体背面棕褐色,尾部浅棕色,散有大小深色麻斑。唇齿式多为Ⅰ:4+4/1+1:Ⅱ;下唇中央乳突一排,口角部位副突多
  • 生境: 该蛙生活于海拔1400–2100m的山区林间石块较多的流溪内。
  • 繁殖季节: 5月、6月
  • 分布于云南玉溪、武定插甸镇、澄江龙街、石林、安宁、昆明、嵩明、陆良、马龙、沾益、寻甸、宣威、会泽、东川、禄劝,贵州威宁、水城
  • 同物异名: Rana phrynoides, Gynandropaa phrynoides
  • 2023-04-26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体长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体长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