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rana kangxianensis(Yang, Wang, Hu, and Jiang, 2011)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NE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

审核:于中斌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CIB 2010091137 ) 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体长 : 雄蛙体长55.9–87.4mm,雌蛙体长54.6–101.1mm
  • 头 : 头宽大于头长
  • 吻 : 吻端圆
  • 吻棱 : 吻棱不明显
  • 鼓膜、鼓环 : 鼓膜明显,约为眼径的1/2
  • 颞褶 : 颞褶粗厚
  • 声囊 : 无声囊
  • 指关节下瘤 : 无指基下瘤
  • 第二性征 : 雄蛙肛周围的皮肤囊状泡起不明显,其上有密集痣粒;第一指和前拇指上有婚刺
  • 雄性线 : 无雄性线
  • 后肢 : 后肢较短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略超过体长之半,无内跗褶
  • 指、趾端 : 指、趾末端膨大成球状
  • 指、趾缘膜 : 两侧缘膜略显,第五趾外侧缘膜达跖基部,外侧跖间蹼达跖长之半
  • 指、趾蹼式 : 趾间满蹼
  • 皮肤、体色 : 皮肤较光滑,体背面散有少量的扁平圆疣或长疣;体后部、肛部、后肢背面有白痣粒,尤以肛部周围痣粒密集;股、胫背面肤棱呈线状;腹面光滑;肛部皮肤不很膨胀,光滑或具疣粒,肛孔内壁无黑刺;跗部腹面无白色痣粒。体色深浅有所变异,整个体背面多为柠檬黄色,夹杂有黑褐色云状斑;两眼间有一小白点,体侧有黄色点状斑;体腹面灰白色,咽胸部及腹侧有深色斑纹
  • 卵 : 解剖雌蛙腹内卵径3.0mm;动物极深灰色,约占卵球的1/3,植物极浅灰白色
  • 蝌蚪 : 第27–28期蝌蚪全长约44.7mm,头体长16.0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88%;头体背面灰色或灰黄色,具黄褐色大理石斑;尾鳍发达,尾部有深色斑点,尾末端圆。口大,唇齿式多为Ⅱ:5+5/1+1:Ⅱ;下唇乳突两排,间距较宽;口角处副突约3枚;出水孔有短游离管
  • 生境: 该蛙生活于海拔780–1962m的山区流溪内及其附近,其生态环境海拔1740m以下多为温带阔叶针叶混交林,其上为草地,并有零星人工冷杉林。
  • 习性: 多数成体和蝌蚪被发现在海拔1600m左右。白天,成蛙和蝌蚪多隐匿在石块下。2010年9月12日,在豆坝河的一段2000m长的水量很少的支流内,白天发现约50只以上的成蛙在晒太阳。当时气温22℃左右,水温18–22℃,pH8.8。晚上该蛙栖息在流溪边。解剖雌蛙,腹内有卵782粒。当地群众有捕蛙食用的习惯。
  • 甘肃康县
  • 同物异名: Feirana kangxianensis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卵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鼓膜、鼓环
  • 2015-04-23 陈宏满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